[发明专利]一种集成楼盖地面缝隙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1745.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9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京;李力;肖铁;蒋铁刚;孙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远大可持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B5/10;E04B1/6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45513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楼盖 地面 缝隙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楼盖地面缝隙处理工艺,包括龙骨架,所述龙骨架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主板,所述龙骨架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集成楼盖,所述龙骨架的上端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钢梁,所述钢梁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上端外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所述钢梁呈工字型,且其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腹板,所述钢梁与腹板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高强螺栓,所述钢板呈L型,且其与集成楼盖的拼接处填充有发泡剂,将钢梁固定安装在龙骨架的中间位置将提前制作完成的钢板焊接在钢梁上。本发明,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降低现场作业的难度,减少了施工工序中的等待,提高施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楼盖地面缝隙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集成楼盖体系的优势很多,但都是由构件拼接而成,构件之间尤其是楼面的缝隙处理目前大都采用的是传统建筑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楼地面施工的方式,其施工周期较长、工序复杂,不能适应于装配式建筑需要。
为此,提出一种集成楼盖地面缝隙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楼盖地面缝隙处理工艺,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降低现场作业的难度,减少了施工工序中的等待,提高施工的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楼盖地面缝隙处理工艺,包括龙骨架,所述龙骨架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主板,所述龙骨架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集成楼盖,所述龙骨架的上端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钢梁,所述钢梁的两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上端外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层。
优选的,所述钢梁呈工字型,且其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腹板,所述钢梁与腹板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高强螺栓。
有利于提高安装速度,加快工作效率,保证安装质量的同时,降低连接处缝隙检查的难度。
优选的,所述钢板呈L型,且其与集成楼盖的拼接处填充有发泡剂。
有利于使细小缝隙被封堵,提高安装的密封度。
一种集成楼盖地面缝隙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使龙骨架、主板和集成楼盖完成吊装;
S2:将钢梁固定安装在龙骨架的中间位置;
S3:将提前制作完成的钢板焊接在钢梁上,清扫钢板表面灰尘,在与集成楼盖连接的细小缝隙处采用少量发泡剂进行填充;
S4:待发泡剂膨胀后用与集成楼盖预制的楼面混凝土标号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梁上填充形成混凝土层,填充高度需与两侧楼面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作业者首先在工厂预制各部件,在进行施工时,第一步使龙骨架、主板和集成楼盖完成吊装,第二步将钢梁固定安装在龙骨架的中间位置,第三步将钢板焊接在钢梁上,清扫钢板表面灰尘,在与集成楼盖连接的细小缝隙采用少量发泡剂进行填充,第四步待发泡剂膨胀后用与集成楼盖预制的楼面混凝土标号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梁上填充形成混凝土层,填充高度需与两侧楼面一致,至此完成地面缝隙的处理,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降低现场作业的难度,减少了施工工序中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远大可持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远大可持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1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染科用手推车
- 下一篇:一种小区集中供暖燃气锅炉房的安全运行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