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码机油墨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1840.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创力罗特维尔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B41J2/175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码机油墨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两边的恒压槽和粘度检测管,油墨从恒压槽底部的管路压入,恒压槽内交换后,通过管路流入粘度检测管,再粘度检测管内完成油墨的粘度检测。使油墨的沉淀物留在底部,再通过虹吸管带到油墨箱中,油墨箱的底部装有搅拌器,使沉淀物混入到油墨中再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码机油墨检测系统,属于喷码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码机上的油墨是喷码机中输送的载体。喷码机在运行时,油墨一直在管路和墨箱里流动和变化。同时随着喷印的开始,油墨箱里的油墨的容量和粘度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油墨和溶剂的容量的变化,和为了保证打印的质量,对油墨的粘度需要时刻监控。
目前大多数的喷码机生产厂家生产的油墨检测系统采用许多不同类型的管路接头,来连接不同的管路。管路是按照既定的路径输送油墨和溶剂。油墨检测系统是装在混合筒内部的,是采用内置式的结构。导致维护和观察内部油墨时需要拆装多数连接管线和油墨混合筒,费时费力,而且拆装管线时溢出的油墨还容易污染喷码机内部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喷码机油墨检测系统。
这种喷码机油墨检测系统,包括油墨箱,安装在油墨箱开口处的安装底座,设置在安装底座外侧的恒压槽和设置在安装底座内侧的粘度检测管,油墨箱内油墨经管路输送至恒压槽后,经粘度检测管回流至油墨箱。
所述恒压槽,包括恒压槽盖,恒压槽本体,及恒压槽安装部,所述恒压槽本体通过恒压槽安装部与安装底座连接,所述恒压槽上部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恒压槽盖。
所述恒压槽盖与恒压槽上部开口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
所述恒压槽本体中横向设有一斜面,斜面低处设有与第二节流管相连的第二通孔,斜面高处设有与第一节流管相连的第一通孔;所述斜面上还垂直设有一挡板,将恒压槽本体内腔分割为混合区和溢流区,所述溢流区底部设有与油墨箱内腔连通的泄流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设置在混合区。
所述混合区空间大于溢流区空间,所述挡板顶端高度不超过恒压槽本体上部开口。
所述粘度检测管上部开口,与第一节流管连通。
所述粘度检测管内按照距离粘度检测管底部距离设有高、中、地三根探测针。
所述粘度检测管底部为尖角设计,用于容纳油墨沉积。
所述粘度检测管还设有虹吸管,虹吸管一端与粘度检测管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油墨箱连通。
所述安装底座内设有用于连通恒压槽和粘度检测管的内流道。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
1.将恒压槽和粘度检测管集成在具有内流道的安装底座上,节省了大量的连接管路,方便拆装和维护,也降低了油墨系统的故障率。
2.将恒压槽设置在安装底座外侧,且设置有可拆卸的恒压槽盖,方便直观的肉眼观测油墨状态。而过去需要拔取各种连接管线,卸去固定混合筒盖的螺丝和去除固定在混合筒筒身上的绑带,才可以进行观察。
3.通过恒压槽中斜面的设计,保证油墨顺利的从位置较高的第一通孔流向位置较低的第二通孔。如果发生油墨堵塞现象,油墨会从中间的挡板上沿溢过,从泄流孔中流回到油墨箱中。因此避免油墨发生溢出恒压槽而污染了整台机器。
4.粘度检测管在底部设计为尖角,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喷码机上会使用许多有颜色的染料性的油墨,染料性油墨的特点就是容易产生积墨,长时间从而产生堵塞。因此我们在粘度检测管的底部设计为尖角,使油墨的沉淀物留在底部,再通过虹吸管带到油墨箱中,油墨箱的底部装有搅拌器,使沉淀物混入到油墨中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创力罗特维尔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创力罗特维尔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18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