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干果供应链信息防篡改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1850.1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1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黄姗;饶海笛;王星月;王梦瑶;王慧;辜丽川;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21/64;G06F21/60;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技术 干果 供应 信息 篡改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干果供应链信息防篡改实现方法。包括:针对传统干果供应链的特点,设计并实现基于IPBFT共识算法的多模块可信溯源模型;通过将干果供应链上的农事、加工、质检及运输这四个关键节点进行连接构成联盟链;干果供应链各个节点都是独立且平等的,因此构成的联盟链不需要选举主节点进行区块的生成,从而保障各个节点的记账权并且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性能;利用智能合约机制设计用户合约、事件合约以及管理员合约三个模块,干果联盟链中客户端的操作请求都经过已测试的合约函数进行验证;通过IPBFT共识算法建立独立的区块信息,利用智能合约实现信息的一一映射,以维护供应链信息来保证数据真实安全和防篡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干果供应链信息防篡改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干果供应链信息防篡改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现如今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同时也是国家建设发展诚信社会工作上的重大挑战。干果从田间到加工再到消费者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而每个环节缺少有效的监管,出了问题无法追溯到问题的来源。食品溯源系统能够标识食品来源,提供其从地头到餐桌全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现在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基本上都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中心数据库并且在整个供应链中各环节间信息记录和传递的真实性问题尚且存在。以干果为例,干果从“田间到餐桌”的种植、检验加工、物流运输等过程中牵扯到若干个用户角色,比如农业生产者、检验加工者、运输流通者以及最终的消费者用户等,所以干果供应链涉及的环节多,用户角色多样,实时关联性强。导致企业对干果进行溯源时很难保证产品信息采集的真实可靠性。区块链是一种互联网链接型的共享账本技术,其突出特点包括分布式存储、操作公开透明、真实可防篡改等,因此能够减少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监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操作的便捷性,提高供应链的真实有效性。本发明将结合区块链的相关可靠技术,针对干果溯源系统实现干果供应链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搭建一个安全真实的干果追溯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干果追溯过程中的信息不安全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防篡改实现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针对干果供应链参与者众多且数据无法安全有效采集的问题提供一种IPBFT共识算法的多模块可信溯源模型,采用IPBFT共识算法和设计的智能合约,通过避免选举主节点来保证每个节点的记账权,符合智能合约约束条件的区块上链,从而实现干果供应链信息防篡改,包括下述步骤:S1、针对传统干果供应链参与者众多且集中式存储的特点设计并实现基于IPBFT共识算法的多模块可信溯源模型;
S2、通过将干果供应链上的农事、加工、质检及运输这四个关键节点进行连接构成联盟链;
S3、干果供应链各个节点都是独立且平等的,因此构成的联盟链不需要选举主节点进行区块的生成,从而保障各个节点的记账权并且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性能;
S4、利用智能合约机制设计用户合约、事件合约以及管理员合约三个模块,干果联盟链中客户端的操作请求都经过已测试的合约函数进行验证;
S5、根据上述步骤S1中针对干果供应链提出IPBFT共识算法。
S6、根据上述步骤S2中形成的多个客户端联盟链,经过链码逻辑的测试,将程序部署至区块链中。
S7、通过IPBFT算法建立独立的区块信息,利用智能合约实现个人信息和操作信息的一一映射,联盟链用户共同维护干果供应链信息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安全性和防篡改的实现。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步骤S1,具体包括:
干果供应链涉及的环节复杂,参与者众多,其中包括与干果追溯相关的种植户,加工检测人员信息及运输人员信息,因此每个环节都需要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来确保上传者信息的真实有效。这些种植户、生产加工商及物流供应商在信息上链时需要通过共识机制来保证链上数据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1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康复训练检测平衡垫
- 下一篇:一种充储电站供给侧分散式优化调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