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新型烧结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2209.X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华;陈俊星;黄志华;张旭鑫;付旭飞;张春如;颜炳初;罗本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俊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B02C18/14;B02C4/02;C04B33/132;B28C3/00;B01F7/08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润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制备 新型 烧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新型烧结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建筑垃圾,并对建筑垃圾去杂后备用;步骤二:将建筑垃圾投入到粉碎机构中进行粉碎,挤压破碎后的建筑垃圾通过出料斗落入到输送机构中;粉碎后的建筑垃圾通过输送机构输送到混合机构中;步骤三:将烧结砖混合原料添加水搅拌形成砖体泥料,将砖体泥料制备成烧结砖胚体;步骤四:将烧结砖胚体投入到砖窑内进行焙烧、干燥定型,出窑后制得新型烧结砖,本发明通过第二混合架对建筑垃圾和烧结砖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同时第一混合架在绕着转盘转动的同时自身进行转动,可以充分对烧结砖制备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从而确保原料制备烧结砖时质量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砖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新型烧结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烧结砖,即凡以粘土、页岩、煤矸石或粉煤灰为原料,经成型和高温焙烧而制得的用于砌筑承重和非承重墙体的砖统称为烧结砖,根据原料不同分为烧结粘土砖、烧结粉煤灰砖、烧结页岩砖等。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使用建筑垃圾作为烧结砖制备的原料,有效解决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和烧结砖新材料的问题,现有的工艺中对建筑垃圾制备烧结砖过程中,建筑垃圾的处理效果不佳,无法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粉碎以及与烧结砖的其他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导致通过建筑垃圾制备的烧结砖质量不佳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01666129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烧结砖及其制备工艺,与本申请文相比,无法解决本申请提出的:现有的工艺中对建筑垃圾制备烧结砖过程中,建筑垃圾的处理效果不佳,无法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粉碎以及与烧结砖的其他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导致通过建筑垃圾制备的烧结砖质量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新型烧结砖的方法,通过螺旋输送片和螺旋切碎刀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的同时进行切割,有效减少对建筑垃圾加工步骤提高加工效率,切碎后的建筑垃圾有利于提高烧结砖的性能质量,通过转盘带动若干组第二混合架对建筑垃圾和烧结砖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同时第一混合架在绕着转盘转动的同时自身进行转动,可以充分对烧结砖制备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均匀,从而确保原料制备烧结砖时质量更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新型烧结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建筑垃圾,并对建筑垃圾去杂后备用;
步骤二:将建筑垃圾投入到粉碎机构中进行粉碎,将建筑垃圾从进料口投入到料箱内,第一电机工作带动第一带轮转动,通过第一带轮带动第一连接轴和第一主动斜齿轮转动,第一主动斜齿轮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第一从动斜齿轮和输送主轴转动,输送主轴带动螺旋输送片转动对建筑垃圾在料箱内进行移动输送,同时螺旋切碎刀转动对输送的建筑垃圾进行切割破碎,切碎后的建筑垃圾通过出料口和落料斜板落入到中转料箱内,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带动齿轮箱内啮合的齿轮组转动,通过齿轮组带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相向转动,建筑垃圾通过落料斜板落入到导料带上,并且随着导料带移动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通过两组压辊对建筑垃圾进行挤压破碎,挤压破碎后的建筑垃圾通过出料斗落入到输送机构中;
第三电机工作带动第三带轮转动,第三带轮带动输送转轴转动,通过输送转轴带动输送带对建筑垃圾进行输送,若干组导料支撑辊对建筑垃圾进行支撑输送,导料支撑辊成V字型分布防止建筑垃圾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俊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俊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2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