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封装方法及液晶背光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2389.1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0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梁高华;邓赞红;李科;刘智勇;李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50;H01L33/62;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7 | 代理人: | 陈志超;黄家豪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背光 显示 模组 封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封装方法及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其中方法包括:对装有光源的电路板进行清洗并烘干;把装有光源的电路板、固态的透光胶层、透光膜依次层叠放置;在预设温度环境下对层叠放置的电路板、透光胶层、透光膜施压得到背光源;待透光胶层重新凝固后,按产品要求对所述背光源进行修整;把所述背光源安装在液晶屏背面制成液晶背光显示模组;所述透光膜的熔点比透光胶层的熔点高;所述预设温度在所述透光胶层的熔点以上且小于透光膜的熔点;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包括电路板、透光胶层、透光膜、液晶屏,透光胶层的熔点比透光膜的熔点低;该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和方法的生产难度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可保证产品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模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封装方法及液晶背光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发光二极管显示产业不断发展,发光二极管器件由原来的DIP结构高速向片式结构转变,片式结构的发光器件具有重量轻、个体更小、自动化安装、发光角度大、颜色均匀、衰减少等优点越来越被人接受,已经大量用于液晶屏的背光,虽然具有以上优点,因为用片式发光二极管做成液晶屏的背光还是具有以下缺点:
一.对比度差:现有液晶背光主要有两种方式,侧光和底部光,侧光方式主要放在液晶板的背光的侧面,将灯珠侧放,通过一个导光板将光导散,通过反扩散膜,反光膜将光导均匀,然后给前面的液晶提供光源;底部光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将光源贴装在铝基板上,然后在光源上装上带光扩散功能的透镜,将光扩散均匀后给前面的液晶提供光源,通过这两种方式给液晶提供光源后,都能较好的显示图像,但因此采用的是简单的光源点亮供光的方式,不管液晶屏是显示什么颜色,光源一直的都开启发光状态,当显示为黑色时,眼睛所看到的不是黑色,而是灰色,从而形成了不是真正的黑,从而看不到真正的高对比度的,高清晰的图像和视像。
二.浪费电:因为现有背光方式下,不管前面的液晶是要显示什么样的内容,背光源一直在发光点亮,不能对应区块关闭不发光,对光源亮度衰减,也会增加。
三.笨重:因为光源的特性,很难做到更轻薄。光源的厚度加上透镜(导光板)的厚度再加上PCB板的厚度,从这两部份就很能再轻薄下来。
现有液晶电视机,液晶监示器,液晶显示器所用的背光主要为点光源加导光板或透镜的方式,对比度较差,现有最新的技术为mini LED背光,背光源为矩阵式背光,倒装的LED光源矩阵式贴装在PCB、FPCB,FPC或者玻璃基板上,为防止光源被损伤,一般会在上面涂覆一层保胶,主要为环氧系或硅胶系的胶水,通将保护胶一层一层的喷涂,从而达到想要的厚度,为了保证光源均匀性,通过添加不同的材料去解决,生产难度非常大,一致性也无法保证,效率非常的低下,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电路板通常是从存放出取出后直接使用,电路板表面常常粘有灰尘等杂质影响与胶水的粘合力,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封装方法及液晶背光显示模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背光显示模组封装方法,包括步骤:
对装有光源的电路板进行清洗并烘干;
把装有光源的电路板、固态的透光胶层、透光膜依次层叠放置,其中电路板装有光源的一面朝向透光胶层;
在预设温度环境下对层叠放置的电路板、透光胶层、透光膜施压得到背光源;
待透光胶层重新凝固后,按产品要求对所述背光源进行修整;
把所述背光源安装在液晶屏背面制成液晶背光显示模组;
所述透光膜的熔点比透光胶层的熔点高;
所述预设温度在所述透光胶层的熔点以上且小于透光膜的熔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2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