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制柱式检查坑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2404.2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6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林蓼;徐军林;王林;费金新;杨宗元;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6 | 分类号: | E04H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后张法 施工 预制 检查 | ||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段检查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制柱式检查坑,包括预制立柱和沿检查坑长度方向依次拼接的多段预制U形基础,各预制U形基础的顶部均相对设置有一对预制立柱;各预制U形基础上均设有沿检查坑长度方向贯穿的后张法张拉预留孔,多段预制U形基础上的后张法张拉预留孔一一对应;沿检查坑长度方向上相对应的后张法张拉预留孔中张拉有同一根预应力筋,并在后张法张拉预留孔内灌筑有混凝土。本发明将柱式检查坑分为多段预制,然后运至现场安装,再通过检查坑长度方向上对应的后张法张拉预留孔中贯穿一根预应力筋并张拉,之后灌筑有混凝土,使各分段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预制柱式检查坑的整体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段检查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制柱式检查坑,适用地铁车辆基地中的柱式检查坑项目,也可用于其他类似的交通工程如铁路、高铁检修段等中。
背景技术
在各类车辆段中,柱式检查坑应用非常普遍。但柱式检查坑基础通常采用现浇形式,施工时间长、工效低、速度慢;因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检查坑及立柱质量难以保证,经常会出现检查坑及上部立柱的施工精度无法满足轨道施工要求需要返工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制柱式检查坑,能够提高预制柱式检查坑的整体性,提高施工精度,加快施工速度,改善施工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制柱式检查坑,包括预制立柱以及沿检查坑长度方向依次拼接的多段预制U形基础,各所述预制U形基础的顶部均相对设置有一对预制立柱;各所述预制U形基础上均设有沿检查坑长度方向贯穿的后张法张拉预留孔,且多段预制U形基础上的所述后张法张拉预留孔一一对应;沿检查坑长度方向上相对应的后张法张拉预留孔中张拉有同一根预应力筋,并在所述后张法张拉预留孔内灌筑有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U形基础与所述预制立柱一体预制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U形基础包括预制底板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预制底板上的两个预制侧墙,各所述预制侧墙上均设有所述预制立柱;所述预制底板、所述预制侧墙与所述预制立柱一体预制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底板上设有多个所述后张法张拉预留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制U形基础的两个预制侧墙上均设有所述后张法张拉预留孔。
更进一步地,沿检查坑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预制底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
更进一步地,沿检查坑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预制侧墙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各所述预制立柱的顶部均设有预制立柱顶扩大板,所述预制立柱顶扩大板与所述预制立柱一体预制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每对预制对立柱为基本单位,将柱式检查坑分为多段,在工厂中完成柱式检查坑各分段构件的生产并在预制U形基础上预留后张法张拉预留孔,然后运至车辆基地中完成安装就位,再采用后张法张拉,通过在检查坑长度方向上相对应的后张法张拉预留孔中贯穿一根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之后向后张法张拉预留孔内灌筑有混凝土,使柱式检查坑的各分段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预制柱式检查坑的整体性;
(2)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制柱式检查坑的各分段构件均采用预制形式,充分利用工厂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好的优势,避免现场施工存在的各类缺陷,保证施工精度满足轨道施工需求,且简化施工步序,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改善施工环境,并节省工程投资;
(3)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制柱式检查坑的预制U形基础和预制立柱一体预制,减少现场拼装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缩短工期;且在检查坑长度方向上相邻的预制U形基础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提高各分段预制U形基础的装配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2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