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反复注墨式直液走珠笔及注墨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2975.6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刘佳;邢建山;罗娜;詹四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B43K5/06 | 分类号: | B43K5/06;B43K5/18;B43L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复 注墨式直液走珠笔 注墨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反复注墨式直液走珠笔及注墨瓶设计,笔的主体由鳞形调节器、弹簧、活塞、多孔筛式管依次从笔下端往上固连,旋盖、笔壳以螺纹方式连接,橡皮圈内嵌于旋盖螺纹顶部,墨仓为多孔筛式管与笔壳之间的部分,引水芯与笔尖连接后嵌套于鳞形调节器中心,环形卡口与笔壳为一体化装置,且卡口将笔分为上下两部分。墨水瓶由注射器和瓶体组成,注射器的主体部分由拉杆与橡胶圈固连,管身底端与针管固连。瓶体的主体部分由瓶盖、瓶壁及墨囊构成。瓶体瓶口顶端粘连密封圈,瓶体与注射器之间以螺纹方式连接。通过控制活塞的运动控制笔下部分的封闭情况,从而实现用墨水瓶的注射器从笔端注墨,达到反复注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硬笔类书写工具,具体为一种可反复注墨式直液走珠笔及注墨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为一次性中性笔,直液式走珠笔以其储墨量大,墨水流动性好而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然而直液式走珠笔只有一次性式和可更换墨囊式两种,笔体的浪费仍然需要重视,因此在直液式走珠笔的基础上进行了循环化改进。现有的注墨方式仍有一些不足,操作技术繁琐麻烦,并且有些技术只限于特定场所,难以扩大使用。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储墨量有限。墨囊一次储墨量小,更换墨囊频繁,产生大量白色垃圾;二:操作繁琐,每次注墨笔尖都沾染墨水,需要用纸布擦去,费时费力;三:零件过多,容易弄丢;四:易漏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改进了笔的内部构造,并设计了专用的注墨瓶。相对于普通走珠笔,该走珠笔采用内部弹簧装置,克服了走珠笔的不可注墨问题,并且储墨量为墨囊的十倍左右,寿命较长,使用方便卫生,有效地减少了每年走珠笔白色污染的产生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反复注墨式直液走珠笔及注墨瓶,笔的主体由鳞形调节器、弹簧、活塞、多孔筛式管依次从笔下端往上固连,旋盖、笔壳以螺纹方式连接,橡皮圈内嵌于旋盖螺纹顶部,墨仓为多孔筛式管与笔壳之间的部分,引水芯与笔尖连接后嵌套于鳞形调节器中心,环形卡口与笔壳为一体化装置,且卡口将笔分为上下两部分。
墨水瓶由注射器和瓶体组成,注射器的主体部分由拉杆与橡胶圈固连,管身底端与针管固连。瓶体的主体部分由瓶盖、瓶壁及墨囊构成。瓶体瓶口顶端粘连密封圈,瓶体与注射器之间以螺纹方式连接。
1:一种可反复注墨式直液走珠笔及注墨瓶设计,其特征在于:笔的主体由鳞形调节器(2)、弹簧(4)、活塞(5)、多孔筛式管(8)固连,旋盖(10)、笔壳(7)以螺纹方式连接,橡皮圈(12)内嵌于旋盖螺纹顶部,墨仓(9)为多孔筛式管与笔壳之间的部分,引水芯(3)与笔尖(1)连接后嵌套于鳞形调节器(2)中心,环形卡口(6)与笔壳(7)为一体化装置,且环形卡口(6)将笔分为上下两部分。
墨水瓶由注射器和瓶体组成,注射器的主体部分由拉杆(13)与活塞(14)固连,管身底端与针管(16)固连。瓶体的主体部分由注射器(12)、瓶壁(18)及瓶腔(17)构成。瓶体瓶口顶端粘连密封圈(15),瓶体与注射器之间以螺纹方式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1.相对于普通走珠笔,该走珠笔采用内部弹簧装置,克服了走珠笔的不可反复注墨问题。2.储墨量为墨囊的十倍左右,寿命较长,使用方便,注墨过程干净不溢墨,有效地减少了每年走珠笔白色污染的产生量。3.注射器与墨水瓶完美结合,既满足了笔体注墨的需求,又保证了墨水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直液式走珠笔整体剖面图
图2是墨水瓶整体剖面图
图3是注射器示意图
图4是注射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墨水瓶瓶体的示意图
图6弹簧和活塞的示意图
图7是多孔筛式管的示意图
图8是环形卡口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2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