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介质液膜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3469.9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根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根凡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江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8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介质 除尘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液膜除尘器,包括多孔介质液膜组件、循环液供给系统、反清洗系统和粉尘泥浆在线清除系统;设有含尘气体进口、含尘气体进口导流段、除尘箱体、净化气体出口导流段和净化气体出口,多孔介质液膜组件设置于除尘箱体内,除尘箱体的最上端顶板将多孔介质液膜组件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顶板上方的溢流槽,下部为位于除尘箱体内的主体部分,除尘箱体连接反清洗系统实现对多孔介质液膜组件主体部分的移动吹扫,除尘箱体最下端设有粉尘泥浆在线清除系统用于清除除尘箱体底部的粉尘泥浆。本发明除尘器可以提高超细粉尘的捕获效率;降低湿式除尘器的用液量;降低运行的动力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固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孔介质液膜除尘器。
背景技术
1892年格斯高柯(G.Zschhockbe)被授予一种湿式除尘器专利权,之后湿式除尘器在各行业有较多应用。一百二十多年来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其理论研究、结构改进、工作原理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发出了多种形式的湿式除尘器。如低能耗湿式除尘器有喷淋式除尘器、湿式旋风除尘器、泡沫式除尘器等。中能耗湿式除尘器有水浴式除尘器、卧式水膜除尘器、填料式湿式除尘器等。高能耗湿式除尘器有文丘里清洗除尘器、喷射式除尘器等。新成果的不断出现使湿式除尘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湿式除尘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湿式除尘器的缺点就显得越来越突出。比如:①.消耗水量较大,需要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②泥浆可能造成收集器的粘结,堵塞;③处理有腐蚀性含尘气体时,设备和管道要求要防腐;④在寒冷地区使用应注意防冻;⑤对疏水性的尘粒铺集,有时较困难;⑥尘浆回收处理复杂,处理不当可能成为二次污染。
显然,湿式除尘器的这些缺点迫使科技工作者对湿式除尘器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本发明是基于利用比表面积较大的多孔介质的液膜处理含尘气体,从而提高超细粉尘的捕获效率,达到降低湿式除尘器的用水量,减少含尘气体的流动阻力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介质液膜除尘器,利用多孔介质比表面积较大的特点,设法在多孔介质表面形成液膜。当气体穿过多孔介质时,由于气流连续剧烈地改变流动方向,而固体粉尘因惯性大不易改变方向,极易撞到多孔介质表面的液膜被液膜捕获,干净气体流出多孔介质,从而提高超细粉尘的捕获效率,降低湿式除尘器的用水量,减少含尘气体的流动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多孔介质液膜除尘器,所述多孔介质是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着相互连通的不规则小孔。所述不规则小孔是指孔的形状不规则,孔与孔间的大小也是不规则,孔的轴线也不是直线,孔的相互连通方式也是不规则。多孔介质如同海绵一样,仅仅材料与海绵不同。多孔介质材料可以是金属,可以是硬质塑料,可以是陶瓷,也可以是其他硬质非金属材料。图1所示为金属类多孔介质板材的直观照片,图2为多孔介质板材的放大图。该金属类多孔介质,当平均当量孔径为0.1mm,而其空隙率高达96.95%。多孔介质宏观结构采用板材。每块板材的厚度H,宽度为K,长度为L。
在多孔介质表面形成液膜的方式是将多孔介质长方形板材垂直摆放,即宽度K的方向为垂线方向。长度L方向为上下水平方向。在板材的长度L方向的上边长方向设置平行的溢流槽。多孔介质板材被夹在溢流槽的最下端的中间。当溢流槽内充满循环液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多孔介质的孔道流向各个孔内。根据板材宽度K值和垂直穿过板材厚度H方向的风速,合理控制液量,就可在多孔介质的所有表面形成液膜。当含尘气体穿过多孔介质时,因为多孔介质的孔没有一个直通孔。含尘气在流过多孔介质中,不断改变方向。在惯性作用下粉尘颗粒很难跟随气体不断改变方向,颗粒会不断碰到孔内壁面的液膜。显然,细小粉尘一旦碰到壁面就会被壁面的液膜吸收。达到超细粉尘被高效捕获。根据净化程度的要求,可在风速的垂直方向串联设置数块多孔介质板,使含尘气体在通过数块多孔介质板后,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根凡,未经刘根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3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链添加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预支护效果的人工假顶构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