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橄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3478.8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8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异;邸多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63 | 分类号: | A61K36/63;A61P3/10;A61P3/06;A61P5/5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橄榄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将干燥油橄榄叶加入到乙醇水溶液中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溶剂后放置冷却,过滤,得到浓缩提取液;所得浓缩提取液上大孔树脂柱吸附有效成分;吸附完毕后先用水洗涤树脂柱除去杂质,然后用乙醇水溶液进行解吸附,并收集解吸液;最后将解吸液回收溶剂,干燥,即得油橄榄叶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油橄榄叶提取物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如下:橄榄苦苷40%~65%,女贞子苷3%~7%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8%,羟基酪醇0.1%~1%。动物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因此作为活性成分用于降血糖药物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油橄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天然产物功能成分分离领域。
背景技术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在地中海地区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正式引种油橄榄,目前在我国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获得广泛种植。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地中海地区的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世界其他人群,主要是由于橄榄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酚类化合物。现代植物学研究表明,油橄榄叶中含有丰富的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多酚类、三萜类等化合物,其药理作用有抗心律不齐、抗真菌、抗高胆固醇、降血糖、降血压、抗炎、抗氧化、利尿、解痉、血管舒张等。油橄榄叶的煎剂在地中海国家拥有很长的药用历史,主要作为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民间用药。在我国,据报道油橄榄叶的乙醇、乙酸乙酯粗提物能够降低正常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季崇敏,等. 橄榄叶提取物对正常及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东南大学学报. 2003,22(4); 236-238.)。但是其提取工艺简单粗糙,活性组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同时,也未见油橄榄叶提取物被单独作为药物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对于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及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治疗降血糖糖尿病的药物。
一、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制备
本发明油橄榄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干燥油橄榄叶加入到乙醇水溶液中加热回流(温度50~100℃)提取1~3次,合并提取液并回收溶剂后放置冷却,过滤,得到浓缩提取液。乙醇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50%~90%,干燥油橄榄叶以料液比1:5~1:15g/L加入乙醇水溶液中,每次回流提取时间为30~120分钟。提取液回收溶剂后的浓度相当于原药材0.05 g/mL~0.5 g/mL。
(2)将步骤(1)所得浓缩提取液上大孔树脂柱吸附有效成分,使用的大孔树脂为LSA型号的大孔树脂,浓缩提取液的上样流速为4 BV/h ~15 BV/h;吸附完毕后先用水洗涤树脂柱除去杂质,然后用质量百分数为10%~70%乙醇水溶液进行解吸附,解吸流速为4 BV/h~15 BV/h;收集解吸液。
(3)将解吸液回收溶剂,干燥,即得油橄榄叶提取物。其中干燥为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或者微波干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进行干燥。
图1 为本发明制备的油橄榄叶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其中1为橄榄苦苷;2为女贞子苷;3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为羟基酪醇。色谱检测条件:SinoChrom ODS-BP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或其他等效色谱柱;流动相:A:0.2%乙酸水,B:乙腈;梯度洗脱:0-25 min,18%-31%B;流速:1.0mL/min;进样量:20 μL。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油橄榄叶提取物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如下:橄榄苦苷40%~65%,女贞子苷3%~7%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8%,羟基酪醇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3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