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模块及其储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3823.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优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及其 装置 | ||
一种储能模块(1)包括固体蓄热材质的储能模块本体(5)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储能模块的储能模块连接部。储能模块本体(5)为六面体结构,其一个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通风孔(3),在相邻的另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加热装置预留孔(4)以用于放置加热装置对储能模块本体(5)加热;通风孔(3)和加热装置预留孔(4)均为贯穿储能模块本体(5)的通孔并且在空间上交叉布置。储能模块连接部为至少一个安装孔或者至少一个连接齿。将多个储能模块通过储能模块连接部相连接即构成储能装置(10)。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方便地增减储能模块的数量,通过组合合适数量的储能模块而得到定制化的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储能与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模块以及包含该储能模块的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的转换利用逐步从依赖于化石燃料供能向着多元化、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断研究怎样将不同形式的能量以可用的方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又能以环保的形式释放出来以满足用户需求。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储能装置应运而生。
目前,市场上的电加热储能装置多以电蓄能锅炉为主,一般厂商只能生产固定功率的几种型号来供客户选购,无法针对实际情况生产设计正好满足需求的蓄能锅炉,造成选型过大或者过小,不能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模块以及包含该储能模块的储能装置,以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来增减储能模块组合的数量,以满足定制化需求,匹配实际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模块,其包括储能模块本体,该储能模块本体为固体蓄热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本体为六面体结构,其一个表面上均布设有若干个通风孔,在与所述一个表面相邻的另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加热装置预留孔,所述加热装置预留孔用于放置加热装置以对所述储能模块本体加热;所述通风孔和所述加热装置预留孔均为贯穿所述储能模块本体的通孔并且在空间上交叉布置;所述储能模块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储能模块的储能模块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模块连接部为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贯穿所述储能模块本体的通孔,所述安装孔位于与所述通风孔同侧的表面上。
或者,所述储能模块连接部为连接齿,所述储能模块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所述连接齿,所述连接齿具有连续交错的凸起处和凹陷处。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固体蓄热材质的储能模块本体和储能模块连接部,所述储能模块本体为六面体结构,其一个表面上均布设有若干个通风孔,在与所述一个表面相邻的另一表面上设有多个加热装置预留孔,所述加热装置预留孔用于放置加热装置以对所述储能模块本体加热;所述通风孔和所述加热装置预留孔均为贯穿所述储能模块本体的通孔并且在空间上交叉布置;所述储能模块连接部用于将相邻的储能模块连接以构成储能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模块连接部为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贯穿所述储能模块本体的通孔,所述安装孔位于与所述通风孔同侧的表面上;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多个所述储能模块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连接。
或者,所述储能模块连接部为连接齿,每个所述储能模块的一对相对表面上设有所述连接齿,所述连接齿具有连续交错的凸起处和凹陷处,相邻的所述储能模块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齿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储能模块,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方便地增减储能模块的数量,通过组合合适数量的储能模块,从而得到定制化的储能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储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储能模块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优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优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3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铁明挖车站盾构始发接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亲水功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