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发光模块、组合式结构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4086.3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三和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5/00;F21V23/00;F21V7/22;F21V8/00;F21V21/096;F21V15/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303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发光 模块 组合式 结构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发光模块、组合式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智能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智能控制模组包括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及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顶层;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侧边边缘;所述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连接,用于控制发光件的发亮。本公开技术方案基于导电电极为两针可伸缩的弹性导电端子,保证低阻、可通大电流,且具有一定的弹力的连接;采用第一永磁体和导向柱、导向孔保证可靠连接,无错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控制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发光模块、组合式结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光源具有多种色彩的特点,既可以应用于彩色显示器具也可以应用于多色、多灰度调节的照明器具,应用场景广泛。由于其规格种类齐全,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具有其它光源无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存在组合式发光体,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利用磁性物质作为电极,另一电极为导电平面,实现的是电极与磁性物质功能复合,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磁性物质导电性差,不适宜大电流;二是由于电极间刚性连接,且易错位,无法保证可靠导电连接。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智能发光模块,具有自吸接触式端子,实现互享低压供电通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发光模块,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智能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智能控制模组包括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及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顶层;
所述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侧边边缘;
所述至少一控制电路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至少一发光件、至少一受电端子组连接,用于控制发光件的发亮;
其中,所述受电端子组为两针可伸缩的弹性导电端子,受电端子组多个时,所有受电端子组第一针之间为并联连接,所有受电端子组第二针之间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由上盖及模块支架组成,所述上盖固定于模块支架的顶层,形成一容置空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由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扩散膜,导光板,反光膜贴合组成混光板,所述混光板置于上盖的下层,所述智能控制模组置于混光板的下层且固定于模块支架的底板之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的拐角处设置有发光件安装窗口,所述发光件的安装位置与发光件安装窗口的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支架的侧边框设有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第一永磁体对称安装于与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支架的底板上安装有第二永磁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支架侧边框的水平设置位置且受电端子组安装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微控制器、触控集成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和光源驱动电路,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控集成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和光源驱动电路连接。
另一方面,还公开了组合式结构,包括若干智能发光模块,位于不同智能发光模块的第一永磁体、导向结构相互配合自动吸合实现不同智能发光模块间受电端子组的接触,互享低压供电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三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德州三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4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