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形光纤谐振腔的受激拉曼气体传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4378.7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阚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形 光纤 谐振腔 受激拉曼 气体 传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光纤谐振腔的受激拉曼气体传感系统,属于光学气体传感技术领域。该系统采用泵浦光作为种子光,利用腔共振增强技术,使泵浦光能在环形光纤谐振腔内相干叠加,功率得到增强。待测气体通过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导入环形光纤谐振腔,同时斯托克斯光通过一对密集波分复用器穿过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后得到受激拉曼放大,用光电探测器探测放大后的斯托克斯光,进而反演气体浓度。本发明利用环形光纤谐振腔有效增强了泵浦光的功率,可极大提升受激拉曼气体传感器的探测极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气体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形光纤谐振腔的受激拉曼气体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深海深空开发、环境污染监测、医学疾病诊断为代表的诸多领域中,精确测量关键痕量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具有重要意义,高灵敏光学气体传感技术必不可少。受激拉曼光谱是一种多功能气体传感技术,泵浦光和斯托克斯光同时与气体分子作用,当两者之间的光频差Δν与气体分子的拉曼频移νgas相等时,斯托克斯光会得到受激拉曼放大。此过程可提供分子气体的分子振动或转动的指纹谱,所测拉曼频移和谱线强度分别对应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在此气体传感技术中,受激拉曼放大倍数与泵浦光的功率成正比,但受激拉曼气体传感系统常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仅为毫瓦量级,难以满足当前对气体分子的高灵敏测量需求。
为了提高泵浦光的光功率,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光功率放大器将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放大。然而,光功率放大器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系统的整体功耗和体积,而且其固有的、宽谱的放大自发辐射是成为导致斯托克斯光噪声的主要因素,明显影响传感系统的检测灵敏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环形光纤谐振腔的受激拉曼气体传感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浦光功率低,导致斯托克斯光噪声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环形光纤谐振腔的受激拉曼气体传感系统,该系统包括:泵浦光光源、斯托克斯光光源、环形光纤谐振腔、相位调制器、精确锁定单元、信号光电探测器和数据采集卡;所述泵浦光光源作为环形光纤谐振腔的种子光,发出的光经过相位调制器后,通过泵浦光和精确锁定单元调整环形光纤谐振腔的长度,使得环形光纤谐振腔的腔模式锁定到泵浦光光源的出射光光频,进而利用腔共振增强技术,使泵浦光能在环形光纤谐振腔内相干叠加,功率得到增强;待测气体导入环形光纤谐振腔,斯托克斯光光源发出的光穿过待测气体;当泵浦光和斯托克斯光两者之间的光频差Δν与待测气体分子的拉曼频移νgas相等时,斯托克斯光穿过待测气体得到受激拉曼放大,由信号光电探测器探测放大后的斯托克斯光信号,由所述数据采集卡采集斯托克斯光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反演气体浓度。
优选的,所述泵浦光光源为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器。
优选的,所述环形光纤谐振腔包括:2×2光纤耦合器、压电陶瓷、输出密集波分复用器、输出对接耦合器、输入对接耦合器、输入密集波分复用器、单模光纤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所述2×2光纤耦合器输入端口为A和B,输出端口为C和D;所述泵浦光光源发出近红外激光,经过相位调制器后通过所述单模光纤与所述2×2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A连接;所述2×2光纤耦合器的输出端口C通过所述单模光纤与所述输出密集波分复用器连接,所述此段单模光纤缠绕在所述压电陶瓷上;所述输出密集波分复用器、输出对接耦合器、输入对接耦合器和输入密集波分复用器依次通过光纤串联连接,其中所述输出对接耦合器和输入对接耦合器由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连接;所述输入密集波分复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2×2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口B通过单模光纤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对接耦合器和输出对接耦合器均由两个同轴的光纤陶瓷插芯和一个包裹所述光纤陶瓷插芯的光纤陶瓷套筒构成,两个光纤陶瓷插芯之间的狭缝1μm。
优选的,所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通过所述光纤陶瓷插芯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待测气体通过所述光纤陶瓷插芯的狭缝导入到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4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稳定性的轴向连接组件
- 下一篇:软包电池膨胀检测装置、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