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织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5242.8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1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文 |
主分类号: | D04B15/68 | 分类号: | D04B15/68;D04B15/16;D04B35/04;D04B15/84;D04B15/8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362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机 | ||
1.一种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机的针织单位包括:选针部件、复位部件;
所述选针部件包括:第一选针器(3)和第二选针器(4);
所述第一选针器(3)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一拨片(30)
所述第二选针器(4)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二拨片(40);
所述第一拨片(30)与所述第二拨片(40)的数量相同、且排列编号相同;
机针(2)包括针脚(221)、针杆(222)、针勾(223)、针舌(224)、针齿(201)、和下针脚(225);
所述机针(2)以组为单位依次安装在针槽内、且同一组所述机针(2)的每个所述针齿(201)的轴向位置都各不相同;
所述机针(2)能够在所述针槽内竖向移动;
所述机针(2)相对针筒(1)的周向方向位置固定;
所述第一拨片(30)设有第一表面(31),所述第一表面(31)与所述机针(2)在所述第一拨片(30)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所述机针(2),在围绕所述针筒(1)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所述第二拨片(40)设有第二表面(41),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在所述第二拨片(40)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所述机针(2),在围绕所述针筒(1)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所述第一表面(31)与所述机针(2)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
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所述第一拨片(30)的输出端与其编号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二拨片(40)的输出端高度不同;
所述针齿(201)在所述针筒(1)转动时,依次可以任意接触或不接触编号相同的所述第一拨片(30)和所述第二拨片(40)进行相应的选针或不选针动作,用以所述机针(2)经过所述选针部件后分别可以处于:退圈工作位置,垫纱工作位置和成圈工作位置中的任意工作位置;
所述针齿(201)经过所述选针部件后,所述针脚(221)接触复位部件进行复位到初始位置;
两个所述针织单位以通过所述针筒(1)的轴线的竖直面作为对称平面,使两个所述针织单位镜像对称分布在所述针筒(1)周向外侧;
所述选针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针筒(1)下方、与机架固定连接的退圈三角块(5);
所述退圈三角块(5)为相对所述针筒(1)的轴线成左右对称结构,整体为上细下粗的三角板或梯形板,其对称布置有两个倾斜的倾斜面(50);
两个所述针织单位镜像对称分布在所述退圈三角块(5)的两侧;
所述倾斜面(50)与其同侧的所述针织单位的所述第二拨片(40)的所述第二表面(41)的倾斜方向一致;
所述退圈三角块(5)内侧具有与所述针筒(1)外侧平行的圆弧面(51);
所述第一表面(31)的输出端与所述圆弧面(51)在水平方向上有重叠搭接的部分;
所述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在竖向的投影落于所述倾斜面(50)上;
所述第一选针器(3)能驱动所述第一拨片(30)的第一侧面(32)与所述机针(2)接触,能够将所述机针(2)的提花针(23)沿所述针筒(1)径向压入所述针槽;
所述第二选针器(4)能驱动所述第二拨片(40)的第二侧面(42)与所述机针(2)接触,能够将所述机针(2)的提花针(23)沿所述针筒(1)径向压入所述针槽;
沿所述针筒(1)的径向方向,所述下针脚(225)的突出端与所述针齿(201)的突出端相比更靠近所述针筒(1)的轴线;
所述提花针(23)在所述第一侧面(32)和所述第二侧面(42)的驱动下的径向移动距离大于所述下针脚(225)的下表面与所述倾斜面(50)的径向重叠距离;
所述针筒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拨片(30)执行选针动作、所述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所述机针(2)被压制于所述针槽内;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不接触;所述下针脚(225)被压入所述针槽和所述圆弧面(51)之间,所述机针(2)高度保持不变并位于成圈工作位置;
所述第一拨片(30)执行不选针动作、所述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所述第一拨片(30)与所述机针(2)不接触,所述机针(2)在所述针槽中位置不变,保持所述针脚(221)暴露在所述针槽外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不接触;所述下针脚(225)下表面顺着所述倾斜面(50)向上爬升至其顶端后,对应的所述机针(2)位于退圈工作位置;所述针筒(1)继续转动,经过复位部件的复位动作而下落到初始的所述成圈工作位置;
所述第一拨片(30)执行选针动作、所述第二拨片(40)执行选针动作;当所述机针(2)经过所述第一拨片(30)时,所述第一拨片(30)向针槽压所述提花针(23),所述下针脚(225)被压入所述针槽和所述圆弧面(51)之间,所述机针(2)保持高度不变的状态向前转动,其周向旋转到所述第二拨片(40)时;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针齿(201)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表面(41)将所述机针(2)压入针槽,同时所述下针脚(225)被压入所述圆弧面(51)与所述针槽中;所述针齿(201)顺着所述第二表面(41)向上爬升至其输出端后,对应的所述机针(2)位于垫纱工作位置;所述针齿(201)离开所述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后,所述下针脚(225)仍然在所述圆弧面(51)与所述针槽中,所以所述机针(2)保持高度不变的状态继续向前周向旋转,该机针(2)周向旋转至所述复位部件后,对应的面针(22)经所述复位部件下表面(61)压制所述针脚(221)的上表面,使所述机针(2)落回到初始的所述成圈工作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文,未经李志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24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