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水平位移测量方法、系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5427.9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作文;杨昆;孟晓平;王梦迪;罗瑾;刘燕平;岳磊;骆阳;游林;李林传;赵影;胡飞龙;吴宇航;刘伯涛;马洋;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田甜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水平 位移 测量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水平位移测量方法、系统、装置,利用光纤在基坑内壁分层设置监测点,从而消除因基准点造成的误差,本方案省去了利用监测基准点作为参考点的方式进行测量和计算,使得测量过程更为简化,同时消除了因监测基准点的位移变化造成的误差,也无需依靠监测基准点进行数据转换,从而进一步节省了计算过程,而是利用光纤直接测量各监测点的倾角,从而保证其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水平位移测量方法、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进一步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
基坑监测中,最核心的就是水平位移监测,也就是监测基坑是否存在内陷,从而避免垮塌事件。就目前而言,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当监测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采用微变形测量雷达进行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现有测量方式存在一个普遍的缺陷,就是对于监测基准点的设置,一般是设置在地面,然而在施工现场,地面变形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只要将基准点设置在地面,就无法保证该基准点的绝对性,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坑水平位移测量方法、系统、装置,在本方案中针对基坑的水平位移测量无需选择基准点,从而消除了基准点带来的误差,直接对监测点进行测量,从而提高监测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坑水平位移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在基坑四周选择多个监测点,监测点的选择以不同纵深分层设置,即在基坑内壁的不同高度分层设置多圈监测点,其中表示监测点的层数,表示该层监测点的序号;
步骤2:对每个监测点周围横向纵深打孔,浇筑出监测点基柱,测点基柱沿水平方向纵深伸入形成稳定的支撑点,支撑点的数量至少为4个,且采用以监测点为中心的对称结构分布;
步骤3:在每组对称支撑点之间设置用于检测微量形变的光纤管,同一监测点的所有光纤管均以该监测点为中心,多个光纤管在监测点汇集导通形成一个整体,且该汇集点紧紧抵接在监测点上;
步骤4:实时接收光纤管的形变数据,从而获得该监测点在垂直平面内多维方向上的形变量,该形变量即为该监测点在垂直平面内多维方向上内陷量,也就是该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和传统的监测方式不同,在本方案中监测不需要设置基准点,而是在监测点四周横向纵深设置监测点基柱,用于固定可监测细微形变量的光纤管,同过分层设置,从而可确定出在同一垂直线上各监测点的倾角变化,然后将其转换成基坑内壁的水平移动,从而简化了测量过程,消除了因监测基点造成的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点基柱纵深长度应大于1米以上,各监测点基柱的反向端固定在同一基底。该设计可保证同一对角线上的光纤管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避免测点基柱发生位移,但是在一些实际操作中,当基坑深度较深时,不易钻孔建筑浇筑基底时,可省去该结构。
进一步的,相邻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超过5米,垂直间距不超过3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降低串音干扰的高速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活动脚带模内攻牙一出多连续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