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5450.8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8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君;刘治明;李海昌;杨磊;孙洪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92 | 分类号: | C01B32/1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姚金金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片 还原 氧化 石墨 及其 合成 方法 | ||
1.一种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然石墨与硝酸钠、高锰酸钾依次经低温反应、中温反应和高温反应后得到氧化石墨分散液;将分散液过滤后用稀盐酸洗涤、离心、干燥后得到氧化石墨;再得到的氧化石墨分散于水中、超声、离心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体;然后经冷冻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泡沫,最后经高温快速还原得到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反应为在室温下,将30μm的颗粒状天然石墨2g、硝酸钠1g加入250mL三口瓶中冷却至0℃;再将50mL浓硫酸缓慢加入三口瓶中充分搅拌30min,并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高于5℃;然后将0.3g高锰酸钾加入三口瓶中并充分搅拌30min,同时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高于10℃;在1h内,再将7g高锰酸钾分3批加入三口瓶中,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高于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反应为低温反应后撤走冰浴,用水浴将反应体系加热至35+3℃,并充分搅拌2h,得到褐色悬浮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反应为将90mL水缓慢滴加入褐色悬浮液中,体系温度骤然升高至90℃,并伴有大量气体生成,稀释的悬浮液在此温度下反应15min;然后向悬浮液中加入30%、7mL的H2O2与55mL、45℃的超纯水的混合溶液,得到亮黄色氧化石墨分散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亮黄色氧化石墨的分散液趁热过滤,得到黄褐色滤饼;用150mL、浓度3%,45℃的稀盐酸将滤饼洗涤3次后分散于600mL水中,然后4000rpm下离心20min分离得到凝胶状氧化石墨后,将其转移至40℃真空干燥箱,干燥24h后得到氧化石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初生成的氧化石墨分散于超纯水中形成棕色悬浮液,通过透析除去残留的酸和盐;纯化后的氧化石墨悬浮液分散于水中形成不同浓度的黄褐色分散液,利用超声将氧化石墨剥离30min后,将得到的棕色分散液离心,取上清液然后冷冻干燥得到石墨烯粉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水中,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水溶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转移到不锈钢培养皿中,浸入液氮中进行冷冻,然后低温真空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泡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氧化石墨烯泡沫在800℃氮气气氛下进行还原,升温速率为30℃/min,合成具有超薄片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
10.一种权利要求1中合成方法制备的超薄片层还原氧化石墨烯,其特征在于:为相互连接的三维开放式纳米薄片,具有2116m2 g-1的超高比表面积和0.39nm的较大层间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4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织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二单元扫描干涉仪的自定标近场成像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