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5532.2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2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肇文兵;周滋明;金鑫;李新;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致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8 | 分类号: | G06F16/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钟扬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接收生产终端发送的消息请求,所述消息请求中包括消息体;解析所述消息请求,并根据解析结果,获取对应于所述消息请求的订阅信息;根据所述订阅信息,发送所述消息体至所述订阅信息指定的消费终端。本申请实现了在生产终端和消费终端之间的消息自动转发功能,保障了消息传递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传输量日益增长。消息解决方案集成程度越来越高,数据服务系统越来越庞大。膨胀的数据业务体系增加了服务器系统维护成本,也降低了系统执行效率,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性能和安全性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解耦方案。即将一个庞大的数据业务服务系统解耦成许多个数据服务器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争取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由于不同的数据服务器一般会有不同的消息传递方式,因此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一般采用异步通讯的方式进行消息传递。比如使用异步线程技术,通讯发起端组装好报文和URI后,通过开启异步线程实现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调用。
但是,单纯运用异步线程技术实现异步通讯,往往会存在线程丢失的情况,无法保障通讯的完整性。并且异步线程使得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关系紧密,很难做到相互解耦,不利于全局监控通讯过程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以实现对来自生产终端的消息请求进行解析处理,并根据解析结果和用户的订阅信息,将消息体发送至指定的消费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生产终端发送的消息请求,所述消息请求中包括消息体;解析所述消息请求,并根据解析结果,获取对应于所述消息请求的订阅信息;根据所述订阅信息,发送所述消息体至所述订阅信息指定的消费终端。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解析所述消息请求,并根据解析结果,获取对应于所述消息请求的订阅信息,包括:从所述消息请求中解析出消息体和消息通道信息;根据所述消息通道信息,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消息体的所述订阅信息。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订阅信息包括:所述消费终端的地址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订阅信息,发送所述消息体至所述订阅信息指定的消费终端,包括:根据所述消费终端的所述地址信息,生成所述消息体的消费路由信息;根据消费路由信息,发送所述消息体至所述消费终端。
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解析所述消息请求,并根据解析结果,获取对应于所述消息请求的订阅信息之前,还包括:验证所述消息请求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所述消息请求符合所述预设条件时,执行所述解析所述消息请求,并根据解析结果,获取对应于所述消息请求的订阅信息的步骤。
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订阅信息,发送所述消息体至所述订阅信息指定的消费终端之后,还包括:检测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消费终端发送的确收信息;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确收信息,以预设次数重新发送所述消息体至所述消费终端,若仍未接收到所述确收信息,则输出所述消息体为无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生产终端发送的消息请求,所述消息请求中包括消息体;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消息请求,并根据解析结果,获取对应于所述消息请求的订阅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订阅信息,发送所述消息体至所述订阅信息指定的消费终端。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消息请求中解析出消息体和消息通道信息;根据所述消息通道信息,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消息体的所述订阅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致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致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