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数据模型的地质数据可视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5899.4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2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夺;王明宝;任伟;左春雷;马亚敏;穆星;张国杰;岳廷文;魏可峰;韦书剑;任多慧;王博;刘九阳;孙奇;于跃;王东明;郑贺;佟德军;王海旭;李涛;吴宪营;孟宪伟;张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地址: | 11016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合 数据模型 地质 数据 可视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混合数据模型的地质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成地表模型;将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图和离散钻孔点和工程区域范围线,通过格式转换和投影变换,将其统一到规定坐标系统和格式,以点(X,Y,H)模式将离散钻孔转换为点集,存储至文本文件进行预处理,生成三维地表模型,其中X为北坐标,Y为东坐标,H为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为基准的高程值;
步骤2:制定区域标准地层表;分析地质发展历史与地质年代信息,结合野外勘察中钻孔原始分层数据、研究区测绘资料、地质力学理论,迭代建立区域标准地层,修改完善已有的标准地层,统计出该区域所有的地层信息,按照地层沉积年代进行统一编号,得到该区域的“标准地层表”;
步骤3:钻孔建模;通过钻孔模型,对空间位置处地层真实分布情况进行勘察;
步骤3.1:根据原始钻孔分层信息绘制所有典型剖面图,完成钻孔之间的地层对比;
步骤3.2:根据绘制的剖面图,结合步骤2中“标准地层表”,调整钻孔数据的分层,对剖面图上每个地层赋予标准地层代号;
步骤3.3:钻孔地层确定之后,根据钻孔的空间位置、钻孔深度和孔径大小,绘制钻孔三维模型,所述钻孔三维模型上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编号的地层;
步骤4:地层建模;将钻孔数据、岩层出露线和地层产状作为地层层面的控制要素,进行三维空间插值建模;
步骤4.1:通过钻孔对比和剖面中地层的岩性、岩相、厚度与变形信息,确定研究区域的地层系统;
步骤4.2:选择钻孔、岩层出露线,采用光滑离散插值(DSI)方法进行空间插值;
步骤4.3:对相交、尖灭和缺失的地层层面,进行校验处理,消除地层层面不合理之处;
步骤4.4:将地层层面校验处理完毕后,按地层自下而上的顺序,从各地层三角面TIN开始,依次与上层层面进行求交运算,不断新增地层控制点,修正TIN面;
步骤5:生成地质体;根据步骤4生成的地质层面TIN,转化为三维体,生成地质体;
步骤5.1:采用Delaunay缝合算法将相临地层的TIN面转化成多层三棱柱空间模型;
步骤5.2:根据钻孔上的地层节点,进行三棱柱四面体化,得到的不规则四面体结构TEN作为三维单元;
步骤5.3:剔除生成的TEN中的重合面,与所述步骤4修正后的TIN结合,得到该区域的三维地质体模型;
步骤5.4:三维模型体素化,将上述生成的三维地质体模型空间划分为均匀的网格,每个网格携带独立的属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8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系统后门防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滑触线吊运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