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可靠性汽车中冷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6338.6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5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沈平;龙飞燕;黄乃玉;梁立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谭月萍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可靠性 汽车 中冷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高可靠性汽车中冷器,包括依次串联的进气室、芯子、出气室;芯子内包括交替设置的中冷器管和散热带。本发明的中冷器气流畅通,有利于降低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和增加进气密度。通过采用合理的尺寸匹配和强度匹配以及新颖的中冷器管结构,克服了市面上大部分中冷器分别具备的某些缺点,如风阻大,热交换效率低,压力降大,易断裂,制造成本高等,具有轻量化,风阻小,耐腐蚀、热交换效率高,强度高,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在密封性、散热性、压力降、静压、抗振动性、抗高温冲击等性能上均有优异的表现,中冷器总成重量减轻,有助于整车的轻量化,有效降低整车燃油消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可靠性汽车中冷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后,燃料能够完全燃烧,可降低CO和HC的生成量;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还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新型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意味着可以用小排量的发动机替代大排量发动机,减轻发动机和整车质量,提高经济性和排放性。但是增压后的进气温度非常高,在某种程度上讲不但影响进气量,增大燃油消耗,而且增加了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给增压技术的普遍应用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中冷器是弥补涡轮增压式发动机缺陷的产物,它位于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空气入口之间,功用在于降低增压空气进气温度,提高进气密度,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单位体积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等。由于空间上的约束中冷器,在轿车上的应用国内相对较少乃至空白。轿车随着当今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增压系统等先进技术的采用,中冷系统的应用日益普遍。
现有的中冷器中,中冷器主片与中冷器管道之间采用直接钎焊的方法,中冷器主片的钎焊强度差,中冷器管强度低,使用过程中由于高压高温容易振动开裂,影响中冷器的使命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强度高、稳定性高、风阻低、使用寿命长的信息高可靠性汽车中冷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可靠性汽车中冷器,包括中冷器本体,所述中冷器本体包括依次串联的进气室、芯子、出气室;所述芯子内包括交替设置的中冷器管和散热带;
所述中冷器管的外管体由整片金属材料弯折成扁平状后焊接而成;
所述外管体两端、位于其两侧壁的内壁各设有1个加固片,同一端的2
个加固片之间设有内翅片;
所述加固片的横截面呈“[”型,外管体同一端的2个加固片对称设置;所述加固片的长度为10.0-200.0mm,厚度为0.20-10mm。
优选地,所述加固片的长度为20.0-200.0mm,厚度为0.20-0.40mm。
优选地,所述内翅片沿其径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扰流槽,所述扰流槽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优选地,所述芯子的高度为540.0-750.0mm,宽度为490.0-710.0mm,厚度为50.0-65.0mm。
优选地,所述外管体的宽度为20.0-150.0mm,厚度为3.0-20.0mm,壁厚为0.20-0.80mm。
优选地,所述外管体的宽度为25.0-150.0mm。
优选地,所述外管体的宽度为25.0-55.0mm。
优选地,所述外管体的厚度为3.0-10.0mm。
优选地,所述扰流槽的槽底与外管体的内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内翅片沿其轴向为折线形设置,使其轴向的扰流槽沿其轴向左右交错分布。
优选地,所述进气室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出气室上设有出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63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