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操作方便的线性致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6776.2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7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许欣;赵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F16H25/24;F16D11/14;F16D59/02;F16D65/16;H02K7/116;F16D125/70;F16D12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铁锋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作 方便 线性 致动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方便的线性致动器,属于线性传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组件、转动丝杆、传动螺母、离合装置、自锁装置和手拉释放组件,离合装置设在传动组件和转动丝杆之间;自锁装置用于在所述转动丝杆反转时,对所述转动丝杆产生摩擦阻力,自锁装置包括释放扭簧;手拉释放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构件和第二驱动构件,第一驱动构件与离合装置连接,第二驱动构件用于连接所述自锁装置,所述手拉释放组件包括初始状态和完全释放状态,从初始状态到完全释放状态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驱动所述离合装置断开动力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构件驱动所述释放扭簧松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得手拉释放组件可以控制两个装置,操作更加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方便的线性致动器,属于线性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性致动器,也称电动推杆,广泛应用在家具、医疗设备、太阳能发电等等领域,其主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蜗杆、蜗轮、丝杆、螺母,工作原理是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蜗杆转动,传动蜗杆与蜗轮啮合从而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螺母轴向移动,螺母一般连接有内管,从而实现内管的伸缩移动。
结合线性致动器的应用环境,线性致动器在当遇到驱动电机故障,或者断电情况下或者其他需要切断动力的情况下,会增加一个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主要用于将驱动电机与转动丝杆之间的动力切断,从而可以通过手动驱使转动丝杆转动的方式来实现反向推动,例如CN201621013870.3就是公开了在线性致动器中增加一个离合装置的方案。
另外,通常为了使得线性致动器在回缩时产生阻力,一般在线性致动器上设置有自锁装置,这类自锁装置通常包括一摩擦套和套装在摩擦套外的自锁扭簧,当摩擦套随转动丝杆反转时,自锁扭簧会径向回缩从而抱紧摩擦套,从而对转动丝杆产生自锁阻力,这类自锁装置在线性致动器上已经有大量公开。
而目前现有的线性致动器上,通常仅设置离合装置,或者仅设置自锁装置,即便是同时设置离合装置和自锁装置的,驱动这两个装置的驱动组件通常是相互分离的,即操作者需要同时控制离合装置和自锁装置时,需要分别对这两个装置进行独立操作,如此操作会显得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线性致动器,使得手拉释放组件可以控制两个装置,操作更加便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方便的线性致动器,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组件、转动丝杆和传动螺母,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转动丝杆转动,转动丝杆转动带动传动螺母沿转动丝杆轴向移动,所述线性致动器还包括:
离合装置,设在传动组件和转动丝杆之间,用于连接或切断传动组件和转动丝杆之间的动力连接;
自锁装置,在所述转动丝杆反转时,对所述转动丝杆产生摩擦阻力,所述自锁装置包括用于对自锁装置进行解锁用的释放扭簧;
手拉释放组件,所述手拉释放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构件和第二驱动构件,所述第一驱动构件与离合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构件用于连接所述自锁装置,所述手拉释放组件包括初始状态和完全释放状态,从初始状态到完全释放状态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构件驱动所述离合装置断开动力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构件驱动所述释放扭簧松开。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线性致动器,既设置了离合装置,又设置了自锁装置,使得线性致动器的功能更加全面,而且离合装置结合自锁装置还具备一个优点,由于离合装置将动力断开后,转动丝杆几乎处于完全自由转动状态,容易导致线性致动器回缩速度过快,而设置自锁装置,则刚好可以提供一定阻力以防止回缩速度过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67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