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真空吸塑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6864.2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冠力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62;C08G18/48;C08G18/42;C08G18/40;C08G18/36;C08G18/32;C08G18/34;C09J175/14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曾秋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剥离 强度 真空 塑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吸塑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真空吸塑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原料:聚己内酯三醇、聚丙二醇、二异氰酸酯、环氧大豆油改性聚丙烯酸酯混合液、催化剂、丙酮、扩链剂、乙二胺和去离子水。本发明的真空吸塑胶具有较高的固含量和较低的热活化温度,因而固化速度较快,成膜时间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塑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真空吸塑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吸塑工艺广泛地应用于电脑桌、梳妆台、橱柜、门板和家具的制造中。其施工过程是将PVC薄膜覆盖在喷胶后晾干的密度板上,通过真空吸塑机加热软化PVC并活化吸塑胶水,利用真空抽走PVC膜和密度板胶膜间的空气,依靠大气压力使PVC膜紧紧地粘贴在密度板上。这种工艺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再喷涂油漆或涂料,是一种免漆工艺,这种特点在门板和家具的制备中尤为重要。
真空吸塑工艺所用的胶黏剂称为真空吸塑胶,以水性聚氨酯乳液胶粘剂为主要类型,水性聚氨酯由低聚物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及扩链交联剂逐步聚合而成,其主链由刚性链段和柔性链段嵌段而成,根据分子和材料的设计调节原料种类及用量产生不同的性能,调节性强。但是现有的聚氨酯吸塑胶普遍存在剥离强度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真空吸塑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真空吸塑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本发明采用了环氧大豆油改性聚丙烯酸酯对聚氨酯乳液进行改性,环氧大豆油与PVC树脂相容性好,可以改善聚氨酯粘胶与PVC膜之间的界面性能,从而有效提高剥离强度,而且环氧大豆油为生物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聚氨酯乳液的环保性,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此外,在多元醇的选用中,本发明摈弃了单纯采用二元醇的做法,以聚己内酯三醇为主聚丙二醇为辅来构建聚氨酯的分子链,该做法的优点在于:聚己内酯三醇作为三官能度的多元醇,可以使聚氨酯从线性的分子链结构往多支链的网络分子链结构进行转变,交联程度更好,因此聚氨酯粘胶的机械性能得以提高。但是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聚氨酯的粘结性能也会随着下降,因此本发明采用聚己内酯三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聚氨酯由刚性链段和柔性链段嵌段而成,作为软段的环氧大豆油改性聚丙烯酸酯与异氰酸酯构成的硬段性能差异较低,容易降低聚氨酯粘胶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但是本发明通过聚己内酯三醇改变聚氨酯的分子链结构,减少聚氨酯主链中出现环氧大豆油改性聚丙烯酸酯的数量,从而使影响降到最低,聚氨酯粘胶的粘结性能整体上是提升的。
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活性较高,与环氧大豆油改性聚丙烯酸酯的相容性更佳,更利于聚氨酯粘胶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提升。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其中,所述扩链剂由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2-磺酸钠按重量比1-2:1的比例组成。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2-磺酸钠均为亲水扩链剂,可以提高聚氨酯的亲水性,从而使聚氨酯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粘度和流动性,本发明采用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2-磺酸钠进行一定比例的复配,可以减弱聚氨酯主链的静电斥力,从而更利于提高聚氨酯乳液的固含量,固化速度更快。
其中,所述环氧大豆油改性聚丙烯酸酯混合液由如下原料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冠力胶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冠力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6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