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7062.3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4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肖计生;苏小滢;刘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8/35 | 分类号: | A61K8/35;A61K8/19;A61K8/368;A61Q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黄 金属 有机 框架 复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及其应用。所述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蒽醌化合物1‑600份和碱性铜盐1‑1200份。本发明的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兼具物理与化学防晒的双重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能显著地保护皮肤,可作为防晒和彩妆的一种添加成分。并且,本发明的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以天然中药成分大黄蒽醌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合成,减少了一般化学防晒成分渗透进入人体造成的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晒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为抵抗紫外线辐射,目前市面上推出各种防晒材料,但这些防晒材料的防晒途径单一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化学防晒剂以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等有机物为主,具有皮内渗透、皮肤刺激、光毒性等问题;反射或散射紫外辐射的物理防晒剂,以TiO2、ZnO等无机物为主,使用后会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以及存在吸入等安全隐患。开发天然中药防晒剂具有更好安全性,且具双重防晒及抗氧化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金属离子与中药化学成分形成配合物后往往改变或增强其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等,将中药有效成分与金属离子进行配合,可以发挥两者的协同、产生新功能等作用,是提高中药化学成分活性的有效途径。铜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为某些酶的活性所必需,同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影响铁代谢,参与、维持造血机能;还能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大黄,我国的传统中药,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其药理作用有抗肿瘤、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以及因其化学共轭体系结构对紫外线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等,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考虑用作防晒剂。然而,目前尚未发现铜@大黄类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具有抗紫外辐射的作用,能够显著地保护皮肤防止被晒伤,可作为防晒材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蒽醌化合物1-600份和碱性铜盐1-1200份。
本发明以碱性铜盐和天然中药成分大黄蒽醌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合成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该复合物兼具物理与化学防晒的双重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
优选地,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蒽醌化合物1份和碱性铜盐1份,该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产率较高。
优选地,所述大黄蒽醌化合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碱性铜盐包括一水合醋酸铜、无水醋酸铜、无水硝酸铜、六水合硝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分别将大黄蒽醌化合物和碱性铜盐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冷凝回流装置中搅拌反应,离心收集反应产物,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分别对反应产物进行多次洗涤,得到所述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
本发明的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的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且制备得到的铜@大黄蒽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的晶体颗粒结构和化学共轭体系结构使其兼得物理与化学防晒的双重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能显著地保护皮肤。并且,本发明以天然中药成分大黄蒽醌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合成,减少了一般化学防晒成分渗透进入人体造成的安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7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