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锅炉及其除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7884.1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阮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尼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D1/00;F22G7/00;F22B37/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及其 除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包括:设置于所述余热锅炉下部的电磁火花塞,设置于所述锅炉壳体一侧的排放口和若干人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烟气出口两侧的安全泄爆口和预留出气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高温烟气进口一侧的预留进气口;还涉及一种如前所述余热锅炉的除垢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将适当的空气和氢气混合,其比例通过计算控制在可控的且有效的范围之内,混合后通过引燃的方式,适当释放能量,造成锅炉内部的合理振动,从而将部件上的污垢振动除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行业用余热锅炉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及其除垢方法。
背景技术
化工厂余热锅炉是强制循环式循环水和烟气换热系统,锅炉内部有各种加热的盘管结构,通常为不锈钢管,随着常年的烟气蒸发和烘干,其中的溶解盐及烟尘浓度会逐步升高,部分溶解性较小的油污会从中析出沉积在锅炉内壁和盘管外壁以及盘管的固定支架上,形成污垢。而污垢会造成换热管传热效率降低、能耗上升,影响锅炉组件的正常运行,降低经济效益。同时结垢很容易造成垢下腐蚀,影响设备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就需要在余热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内部的除垢工作,以减少和消除污垢对于设备内部结构的影响,消除污垢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余热锅炉的利用率,排除掉安全隐患。
但是余热锅炉内部结构复杂,往往会同时存在多组蒸发器、省煤器、过热器、盘管、支架等多种结构,并且内部空间整体较大,局部维护除垢空间会较小。这就使得传统的余热锅炉内部的人工除垢方法显得慢速且低效率,并且往往容易遗漏重要的难易清洗的部位。而采用化学清洗的方法,需要采用大量的化学药剂与设备表面的有机物、污垢进行化学反应,从而溶解污垢,这样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剂,从而清洗代价较大,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所发明的除垢方法是利用氢气与空气结合,通过轻微可控爆破,造成余热锅炉内部构建的适当振动,从而达到把内件外壁及锅炉内壁上的污垢震裂掉落的目的,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劳动,且能够对于内部结构的所有部位进行充分的除垢,也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能。这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除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及其除垢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包括锅炉壳体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余热锅炉壳体内侧的烟气出口、省煤器、蒸发器、过热器、和高温烟气进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余热锅炉下部的电磁火花塞,设置于所述锅炉壳体一侧的排放口和若干人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烟气出口两侧的安全泄爆口和预留出气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高温烟气进口一侧的预留进气口。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烟气出口和所述省煤器之间、所述省煤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过热器之间以及所述过热器和所述高温烟气进口之间的内部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余热锅炉及其内部结构材料均为不锈钢或碳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如前所述余热锅炉的除垢方法,步骤包括:
S1、在余热锅炉停车检修期间或者低负荷期间进行,将余热锅炉与外部管道物理隔离,内置盘管泄压或者降压至低压区域;
S2、通过所述预留进气口和所述预留出气口,向余热锅炉内鼓入大量空气,将内部烟气及含有杂质气体充分置换;
S3、测量余热锅炉内部的氧气含量,并通过风机调节锅炉内部的氧气含量,在氧气含量达到理论状态时,按照1:1~100:1的氢气量通入到余热锅炉内;
S4、将余热锅炉所述预留进气口和所述预留出气口进行封堵,只留有所述安全泄爆口;
S5、对所述电磁火花塞通电,使其引燃混合的氢气和氧气,余热锅炉因爆炸能量产生振动,余热锅炉内部达到设定爆炸的效果,从而使内件震荡,达到除去污垢的作用;
S6、检查除尘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尼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先尼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7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