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9210.5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水清;胡银杰;杨柯;董豪炳;周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真空 装置 集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包括燃气灶台及设置在燃气灶台上的进风腔,所述进风腔下方设有负压腔,所述燃气灶台底部设有余热装置,所述负压腔内在位于余热装置的下方位置处设有真空装置,所述负压腔内在位于真空装置的下方设有离心风机系统,所述燃气灶台处产生的油烟顺着进风腔进入负压腔与余热装置接触,受热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一部分油烟通过真空装置进行处理,另一部分通过离心风机系统进行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燃气灶台底部设置一套余热装置,引用烹饪产生的余热,通过换热管与油烟接触使得油烟不易发生凝结,避免油脂凝结附着在集成灶的负压腔内部,提高吸油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对于厨房电器而言其吸油烟能力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标准之一。
现有集成灶的风机系统设置一台离心风机,电机驱动蜗壳中的叶轮旋转,在进风口区域形成一定的负压,通过集烟腔的引流,从而在炉灶上方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负压区,其周边的油烟气体受负压吸引到达滤网,经过过滤分离出一部分大颗粒油雾,其余气体进入烟机内部的离心风机系统,经过风机叶轮的高速旋转,油烟气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叶轮,再次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出来的油经过导油系统流入油杯,净化后的烟气沿蜗壳弧线变径方向顺着风管排出室外。
以上集成灶工作原理由于其只能靠离心风机的离心作用形成一定的负压,当烹饪产生的油烟较多时该负压吸力不能够完全吸入油烟,且通过滤网和离心作用只能分离大颗粒油脂,小部分油脂会顺着风道进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能够有效增强集成灶的负压吸力,同时增设余热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油烟凝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灶台及设置在燃气灶台上的进风腔,所述进风腔下方设有负压腔,所述燃气灶台底部设有余热装置,所述负压腔内在位于余热装置的下方位置处设有真空装置,所述负压腔内在位于真空装置的下方设有离心风机系统,所述燃气灶台处产生的油烟顺着进风腔进入负压腔与余热装置接触,受热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一部分油烟通过真空装置进行处理,另一部分通过离心风机系统进行处理。
所述的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装置呈连续S型结构,包括换热管及设置在换热管两端的传热管,所述传热管一端与燃气灶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换热管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包括吸风口、吸风管、旋片室、出风管及独立电机,所述吸风口通过吸风管与旋片室连通,所述旋片室下方与出风管连通,所述旋片室固定于独立电机上,所述独立电机下方设置固定支架;所述旋片室的旋片室空腔内设置偏心转子,所述偏心转子上设置转子槽,转子槽内设置两个旋片,且两个旋片通过弹簧贴合设置在旋片室空腔内壁上,所述偏心转子与旋片室内壁一侧相切,所述偏心转子背面通过连杆与独立电机连接。
所述的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呈扁平凸字型结构,且吸风口处设置过滤网。
所述的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系统包括离心风机、回油槽、油杯、出风管,所述离心风机固定于集成灶内部,所述离心风机与出风管连通;所述回油槽设置在离心风机下方,所述回油槽呈棱台状,所述回油槽下方设置油杯。
所述的一种新型带真空装置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上设有两个进风口,包括主进风口和副进风口,所述主进风口倾斜设置,与连通进风腔,所述副进风口位于主进风口下方,与进风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未经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9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