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9402.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先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等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7/22 | 分类号: | E04H17/22;E04H17/20;E04H17/16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孙小华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施工 安全 护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涉及道路施工防护设备。本发明包括两底座,底座上设有一对轨道,轨道上连接有立柱,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下表面连接有与轨道配合的滚轮,两立柱之间连接有防护栏本体,防护栏本体包括设于两端的连接柱,两连接柱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架,相邻连接架之间转动连接,连接架呈工字形结构,连接架包括设于上下两端的连接件,连接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外表面转动连接一防护板。本发明通过增加或减少连接架的数量可调整该防护栏的长度,连接架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从而使得该防护栏可适用于不同弯度的道路的防护,提升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
背景技术
道路施工护栏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起到良好的隔离和保护作用,同时可用于对来往车辆和行人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一般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场所的隔离与警示,现有的道路施工护栏结构简单,易被风吹倒,且现有施工护栏均是现有道路护栏通常为立柱和护栏连续连接,护栏尺寸固定,且多为平面结构,该结构主要适用于直线方向连接的道路防护,在道路转弯或者迂回时,护栏通常为直角布置,不能缓和的沿着道路上的弯角摆放,导致出现转弯处占道现象,容易出现车辆剐蹭隔离护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且适用于弯道防护的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通过在立柱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之间连接有多干个连接架,连接架之间转动连接,解决了现有防护栏长度固定,且不适用于弯道防护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包括两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对轨道,轨道上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上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滚轮,滚轮在轨道槽内滚动,两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有防护栏本体;所述防护栏本体包括设有两端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两所述连接柱之间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架,连接架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相邻所述连接架之间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呈工字形结构,所述连接架包括设于上下两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转动连接一防护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有第一铰座。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设有第二铰座,所述第一铰座通过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铰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一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铰座、第二铰座均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侧面设有两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竖直方向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上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转动的转轴,所述连接柱另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转动配合的第三连接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块,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块转动配合的连接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转动配合连接套,且所述防护板上设有通风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连接架之间通过螺栓转动连接,连接架安装拆卸方便,通过增加或减少连接架的数量可调整该防护栏的长度,连接架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从而使得该防护栏可适用于不同弯度道路的防护,使用方便。
2、本发明设有两底座,底座上设有配重块,提高底座的稳定性,配置块与立柱之间连接有支撑杆,防护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防护板上设有通风孔,从而使得该防护栏稳定,不易被风吹倒。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等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等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94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