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0110.4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1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军;郭伟健;杨宁;金永山;张德潇;房绍伟;徐嘉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37/04;B21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外围 连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属于精密成形技术领域。包括辊压轮套筒支架、辊压滑块连杆、辊压滑块连杆座、辊压轮套筒、辊压轮转轴、辊压轮、辊压调节滑块、辊压滑块压杆以及弹性调节机构等,本发明采用对称的滑块—转轴—连杆动态调节机构,辊压轮转轴与辊压调节滑块球铰连接,通过辊压轮转轴两端上下摆动带动两个辊压调节滑块反向上下运动,进而通过辊压滑块压杆带动辊压滑块连杆左右摆动,实现辊压轮角度的自动调节,确保整个下料过程辊压轮始终与棒管料线贴合,进而避免辊压轮与棒管材的接触变成点接触造成棒材管材的表面产生大的凹陷的弊端,从而极大提高下料表面质量以及下料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属于精密成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应力下料是将裂纹技术应用于棒材(或管材)下料中,先人为地在棒材(或管材)表面上预制一条环向裂纹,然后对带有环向表面裂纹的棒材(或管材)施加一定外力,使其以低应力脆断的形式动态分离。低应力弯曲断裂下料被公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精密下料方法,它充分利用环向V型槽的缺口效应和弯曲效应,实现材料在低应力水平下的脆断,获得无几何畸变、断口垂直平整、无需倒角的毛坯。目前学者们已就低应力弯曲下料技术从应力集中、机构设计、断口形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低应力弯曲下料的材料分离机理、高效精密实现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等关键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因而提高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少污染等的综合目标也未能真正实现。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高效、高品质、节能、环境友好型金属材料近净成形下料新技术及材料分离机理势在必行。
现有技术中,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液压补偿的变频离心棒管材下料机》,公开号为CN106552854B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基于低应力下料技术,充分利用液压补偿、离心作用和应力集中效应对棒管料进行精密下料。但是,本发明采用内部轴承锤头下料方式,由于受轴承尺寸的限制,因此对中大直径棒管材下料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同一液压补偿的棒管材开槽下料一体联动装置》公开号为CN110900287A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通过反向联动机构可以同时实现开槽、下料操作,且开槽、下料“近乎同步”进行,大大缩减工时,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对棒管材进行低应力下料时,由于下料模具对其进行周向辊压,使其在下料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挠度。该专利的下料模具也即滚柱锤头(带环形圆槽的滚柱结构),虽然能在棒管材未发生挠度变化之前与其保持线接触,但在挠度变化之后,由于滚柱锤头只能定轴转动,无法实现滚柱锤头倾角的调节,从而使滚柱锤头与棒管材的接触由线接触逐渐变成了点接触,造成棒材管材的表面产生大的凹陷,从而极大地破坏了下料的表面质量,降低下料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通过辊压轮外围自动调节接触的新方式,克服现有技术对中大直径棒管材下料时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通过内嵌式偏心辊压轮倾角自动调节,实现棒管材挠度变化时辊压轮也能与其紧密线贴合,从而减少表面凹陷、极大地提升下料的表面质量。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包括辊压轮套筒支架、辊压滑块连杆、连杆凸头铆钉、辊压滑块连杆座、辊压轮套筒、辊压轮转轴、辊压轮、辊压轮套筒铆钉、辊压调节滑块、辊压滑块压杆、连杆座紧定螺栓以及弹性调节机构。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为对称结构并通过所述辊压轮套筒铆钉与所述辊压轮套筒活动铆接,所述辊压轮设置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内部下方,所述辊压轮转轴穿过所述辊压轮套筒与所述辊压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辊压调节滑块构成球铰连接,所述辊压调节滑块安装在所述辊压滑块压杆上并且可沿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上下滑动,所述辊压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轮转轴上,位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下端通过所述辊压滑块压杆相连,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上端与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凸头铆钉活动铆接,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座紧定螺栓与所述辊压轮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辊压调节滑块的上下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0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炭切分融整机
- 下一篇:一种地脚螺栓自动化折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