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0541.0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李玉洋;黄强;新井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4;C12M1/00;A61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驱动 环状 单元 阵列 组装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进气管(2)、培养皿(3)、收集柱(4)、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变向阀(6)、右进气管(7);
培养皿(3)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两腔室中间的隔板开有阵列式排布的小通孔;上腔室装有含有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的培养液;下腔室左右两侧开有长孔,分别对应联通左进气管(2)和右进气管(7);
变向阀(6)的一端固定在两腔室中间的隔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相邻两列小通孔之间均固定有一组变向阀(6);变向阀(6)轻质柔性材料制作,在左进气管(2)和右进气管(7)进气的作用下,可向右或者向左弯折,并覆盖住隔板上其右侧或者左侧的一列小通孔;
收集柱(4)以阵列的形式固定在隔板的上表面,隔板上相邻两列小通孔之间设置一列收集柱(4),用于收集漂浮下来的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台(1),用于对培养皿(3)的支撑和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小通孔之间变向阀(6)是一个整体或者是独立的多个变向阀(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培养液的液面高度不低于培养皿(3)的75%。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意一个所述的泡驱动的环状微单元阵列化组装系统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左进气管(2)和右进气管(7)处于常闭状态,变向阀(6)处于伸直状态;
步骤2、打开左进气管(2)的控制阀,对培养皿(3)的下腔室内通压缩气体;
步骤3、生成的气泡推动底部的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向上升起直至培养液顶端;
步骤4、设定时间后即停止通气;
步骤5、待所有的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下落高度低于收集柱(4)顶端时,打开右进气管(7)的控制阀,对下腔室进行通压缩气体;
步骤6、设定时间后即停止通气,关闭右进气管(7)控制阀,打开左进气管(2)的控制阀;
步骤7、重复步骤2-6,直至大部分微血管二维环形单元(5)完成收集和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05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基预铺防水系统用涂料
- 下一篇:一种配电网设备故障率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