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0811.8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7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滨;顾兆汇;方泓;吴银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P31/04;A61K31/5383;A61K31/70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中优律师事务所 31284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抑制 upec 生物膜 药物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由浓度为400mg/mL的泻心汤和抗生素按照体积比1:1混合而成;所述抗生素是浓度为8ug/mL的左氧氟沙星,或浓度为16ug/mL的庆大霉素;所述泻心汤由质量比为1:4:2.4的黄芩、黄连和甘草制备而成,黄芩、黄连和甘草用10倍量的水浸泡12h,煎煮20min,倒出药液,加水再煎20min,混合两次煎出液,六层滤布过滤,浓缩、离心,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有效抑制UPEC生物膜,其抑膜效果良好,且中西药间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抗生素的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生物膜的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中西药协同作用,抑制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经久不愈的感染中,生物膜起到重要作用。起始的抗菌治疗能去除绝大部分的游离细菌及生物膜内细菌,而游离的持留菌大部分会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但生物膜内的持留菌既能耐受抗菌药物的作用,亦能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从而得以在生物膜内存活下来,而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时,这部分持留菌从生物膜内溢出,重新增殖,引起感染的复发。此外细菌在感染灶内长期存在,提供了滋生细菌耐药突变的肥沃土壤,也增加了从其它细菌水平转移获得耐药性的机会。
当细菌以生物膜形式存在时耐药性明显增强,抗生素应用不能有效清除还可诱导耐药性产生,因此抑制生物膜是全球公共问题。抑制生物膜的方法有多种途径,其中部分中药单药、中药合剂具有抑制细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中西结合能在提高抗菌效果与抑制生物膜、解除耐药性方面达到双重功效并降低药物副作用。但目前主要领域集中于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抑菌及生物膜干预研究,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用中西医结合抑菌、抑膜上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为临床抗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由浓度为400mg/mL的泻心汤和抗生素按照体积比1:1混合而成;所述抗生素是浓度为8ug/mL的左氧氟沙星,或浓度为16ug/mL的庆大霉素;所述泻心汤由质量比为1:4:2.4的黄芩、黄连和甘草制备而成,黄芩、黄连和甘草用10倍量的水浸泡12h,煎煮20min,倒出药液,加水再煎20min,混合两次煎出液,六层滤布过滤,浓缩、离心,定容至生药浓度为1g/ml。
本发明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无特别要求,将泻心汤和抗生素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更好的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作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缓解抗生素的耐药性。有良好的指导临床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泻心汤的煎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泻心汤的保存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之庆大霉素与泻心汤的协同抑膜作用分析图。
图4是本发明体外抑制UPEC生物膜的药物组合物之左氧氟沙星与泻心汤的协同抑膜作用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大体技术路线分成三个步骤:1、构建UPEC体外模型;2、中西药结合干预16h(泻心汤1MIC,抗生素1MBIC,泻心汤1MIC+1/2 1MBIC);(3)测定OD600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0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