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0848.0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俊;李冬冬;游良风;刘雅昆;戴健雄;左小艳;吴晓光;张弛;周向阳;朱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15/68 | 分类号: | D04B15/68;D04B15/6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章辉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式 磁悬浮 驱动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与织针(2),所述壳体(1)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织针(2)的头部由针头和针舌构成,织针(2)的中部截面为矩形,织针(2)的底部为圆柱形永磁体(3),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内套装有线圈骨架(4),所述线圈骨架(4)为圆筒形结构,线圈骨架(4)的内圆周面上沿线圈骨架(4)中心轴对称设置有两个径向支撑块(41),所述径向支撑块(41)上安装有光纤位移传感器(5),光纤位移传感器(5)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线圈骨架(4)的下部、中部、上部的外圆周面上分别缠绕有一级线圈(42)、二级线圈(43)、三级线圈(44),一级线圈(42)、二级线圈(43)、三级线圈(44)都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织针(2)插装在线圈骨架(4)内,织针(2)的中部位于两个径向支撑块(41)之间,且织针(2)的中部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径向支撑块(41)相接触,所述永磁体(3)位于线圈骨架(4)的下部内,且永磁体(3)与线圈骨架(4)同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系统根据光纤位移传感器(5)的反馈信号发出浮线编织信号,控制一级线圈(42)加载通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二级线圈(43)和三级线圈(44)不加载通入电流,完成浮线动作;
S2、控制系统根据光纤位移传感器(5)的反馈信号发出成圈编织信号,控制一级线圈(42)和二级线圈(43)加载通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三级线圈(44)不加载通入电流,完成成圈动作;
S3、控制系统根据光纤位移传感器(5)的反馈信号发出集圈编织信号,控制一级线圈(42)、二级线圈(43)和三级线圈(44)加载通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完成集圈动作;
S4、控制系统根据光纤位移传感器(5)的反馈信号发出复位信号,控制一级线圈(42)加载通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二级线圈(43)和三级线圈(44)不加载通入电流,完成复位动作;
S5、重复上述步骤以实现织针的三功位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4)由两块对称设置的弧形板(45)拼接而成,线圈骨架(4)的内圆周面上开设有环形槽(46),环形槽(46)内安装有防松垫片(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块(41)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块(41)上开设有通孔(48),所述光纤位移传感器(5)的探头插装在通孔(48)内并通过螺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圆周面的下部、中部、上部分别开设有一级线圈导线口(11)、二级线圈导线口(12)、三级线圈导线口(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制造材料为陶瓷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磁悬浮织针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线圈(42)、二级线圈(43)和三级线圈(44)都采用漆包线且外表面涂覆有一层导热绝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08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