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OP废水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1378.X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2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乔旭;崔咪芬;王培茗;陈献;刘清;齐敏;徐希化;汤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托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C02F1/28;B01D53/86;B01D53/4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op 废水 吸附剂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OP废水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包括:在氮气条件下,吸附有机物的吸附剂原位进行微波热解析,使吸附剂恢复吸附能力;在催化剂作用下,微波热解析产生的有机物在空气气氛下进行临氧裂解处理。本发明针对废水用吸附剂的再生,将原位微波再生和临氧裂解结合,先通过原位微波脱附使吸附剂再生,再利用临氧裂解从根本上消除再生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气体,从而实现吸附剂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再生。本发明具有处理简便、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DOP废水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剂微波再生及再生废气处理。
背景技术
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普适性和吸附能力,在水处理过程中常用于吸附废水中的多种物质。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若不进行回收处理,不仅增加了清洁活性炭的投入成本,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加热再生法是当前主流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但加热温度在700℃以上时才能取得理想的再生效果,不可避免的,在高温再生过程中会发生活性炭的部分氧化,导致活性炭强度减小,表面细孔也渐渐扩大,灰分杂质变多等现象,严重降低了活性炭的再生利用率。
找到高效且低耗的活性炭再生及再生污染物处理方案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专利申请CN107670455A利用活性炭吸附净化印刷行业的废气,实现了印刷行业废气的自动不间断连续吸附,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吸附板经微波和超声脱附、气体活化等处理使活性炭再生,加热再生温度低,人工少,安全节能,降低了企业治污成本。但再生过程产生的废气含有大量有机物,并未得到完全氧化分解,从而产生二次污染。专利申请CN108435152A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和曝气设备振荡出活性炭表面及内部的大多数污染物,运行一段时间后排出废液,关闭超声波发生器,接着通入清水,加入已经培养好的能够定向吸附某类污染物的微生物泥水,对残余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去除,通过超声波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绝大多数的污染物得以去除,但只能处理一些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再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专利CN206613318U将活性炭对有机废气中有机物的吸附/再生和有机废气的催化燃烧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将活性炭吸附后解吸产生的有机废气通入催化燃烧反应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有机分子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该专利利用风机进行脱附再生,使得系统为间歇性吸附,导致废气处理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DOP废水用吸附剂提供一种再生方法,将原位微波再生和临氧裂解结合,先通过原位微波热解析使吸附剂再生,再利用临氧裂解从根本上消除再生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气体,从而实现吸附剂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再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DOP废水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包括:在氮气条件下,吸附有机物的吸附剂原位进行微波热解析,使吸附剂恢复吸附能力;在催化剂作用下,微波热解析产生的有机物在空气气氛下进行临氧裂解处理,消除二次污染;其中,所述的有机物为DOP废水含有的有机物。
所述的DOP废水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具体包括:氮气通入吸附塔中,启动微波装置,微波直接作用于吸附剂吸附的有机物上,对吸附有机物的吸附剂原位进行微波热解析,热解析产生的含有机物的氮气与空气混合后进入临氧裂解装置,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临氧裂解处理。
所述的DOP废水的COD约为1000~20000mgO2/L。DOP生产废水主要含邻苯二甲酸盐类、邻苯二甲酸、微量的醇类等物质,其中,邻苯二甲酸盐类(如邻苯二甲酸二钠、邻苯二甲酸钾等)的含量为0.01~0.05wt%,邻苯二甲酸的含量为0.5~1wt%,醇类(如甲醇,丙醇等)的含量为0.1~0.2wt%。
所述的吸附剂为沸石、活性炭或分子筛。吸附剂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及氢键作用力吸附DOP废水中主要成分邻苯二甲酸,考虑到吸附量、吸附速率及再生效果等因素,所述的吸附剂优选为沸石(ZSM-5沸石)、粒径20目的颗粒活性炭或介孔分子筛(如MCM-41分子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托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托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13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