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设备检修现场安全隔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3070.9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6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E05B63/1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苏秋桂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设备 检修 现场 安全 隔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检修现场安全隔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生产操作人员确定需要停电的设备,并向电气设备管理人员提出停电申请,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依申请对该设备进行停电和挂牌,同时在该设备的唯一关键节点处上一个能源隔离锁,并将对应的唯一一把能源隔离钥匙交给生产操作人员;(2)生产操作人员将能源隔离钥匙放置于能源隔离箱内,并根据检修任务授权检修操作权限和隔离箱锁闭权限给检修团队;(3)各检修团队在领取检修任务的同时对隔离箱进行锁闭操作,并在完成检修任务后对隔离箱进行解锁操作;(4)生产操作人员在确认能源隔离箱完全解锁后取出能源隔离钥匙,并向电气设备管理人员提出送电请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气设备检修现场安全隔离方法。
背景技术
工矿企业的设备在检修时,需要切断所有输向检修设备区域的能源(如水、电、油和气等)来源,以确保检修设备及检修团队的安全。由于设备的启/停操作与设备的检修工作需由不同专业的人员完成,且同一范围、同一区域设备的检修,也会涉及到不同专业的检修团队,工作中的协调不当或管理疏忽,可能会造成误向检修区域、检修设备输送能量的情况发生,对检修团队或检修设备造成伤害。因此,在对设备检修时,一般是将重点危险源(输向检修区域能量的开关或阀门)关闭,并进行上锁,以实现对周边能量源的强制隔离,从而使检修设备周边形成一个安全区域。
传统电气设备检修现场的安全隔离方法通常包括如下步骤:生产操作人员首先确认需停电设备,然后到设备管理操作室(变电所)填写“机泵停送电联系单”,并与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共同确认停电设备位号及状态;电气设备管理人员针对该设备进行停电、上锁、挂牌后与生产操作人员共同在“机泵停送电联系单”上注明能源隔离锁号并签字;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将能源隔离钥匙交给生产操作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将能源隔离钥匙交给检修团队;检修团队完成检修作业后将能源隔离钥匙交还给生产操作人员,并由生产操作人员负责办理送电请求。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检修隔离效果,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仅适用于单个检修团队短周期的作业情况。
当同一设备需要多个检修团队(动、静、电、仪等不同检修团队)交叉作业时,生产操作人员只能采取以下两种措施来实现能源隔离钥匙的有效管理:一种方式是在设备的关键节点位置上一把能源隔离锁,并根据检修任务的实际安排情况将这把能源隔离钥匙交给其中一个检修团队来管理,这种方式要求生产操作人员必须时刻清楚、明确地掌握各检修团队的作业情况,一旦生产操作人员疏忽或各检修团队交叉作业组织不当,都可能导致误向检修设备送电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种方式是根据检修任务在设备上设多把能源隔离锁,并将能源隔离钥匙逐一交给对应检修任务的检修团队来管理,这种方式涉及的钥匙较多,管控难度较大,并且存在部分设备由于造型结构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同时上多把锁的现象,存在一定弊端。由此可知,当存在同一设备多个检修团队交叉作业的情况时,传统电气设备检修现场的安全隔离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切实有效地实现能源隔离和有序管理。
此外,传统电气设备检修现场的安全隔离方法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检修团队现场作业工期不定,当检修周期较长,需要多班次交接时,能源隔离钥匙容易丢失;其二,能源隔离的管理措施主要依赖生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主观性较强,缺乏对管理措施的刚性约束。
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能够充分确保能源隔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电气设备检修现场安全隔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检修现场安全隔离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设备检修现场安全隔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生产操作人员确定需要停电的设备,并向电气设备管理人员提出停电申请,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依申请对该设备进行停电和挂牌,同时在该设备的唯一关键节点处上一个能源隔离锁,并将对应的唯一一把能源隔离钥匙交给生产操作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3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