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体域网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3282.7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8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解仑;何迎浩;陈梦南;王志良;王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A61B5/0402;A61B5/0488;A61B5/026;A61B5/16;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邓琳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体域网 生理 信号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体域网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生理信号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使用者的生理信号,并将采集的生理信号通过蓝牙通信技术传输到智能终端的APP;APP,用于接收及存储生理信号,并提供与生理信号相关的应用。其中,生理信号包括表示情感状态的生理信号、表示身体状态的生理信号以及步数;表示情感状态的生理信号包括皮肤电反应信号和血容量脉冲信号,表示身体状态的生理信号包括体温信号、心率信号、血压信号、血氧信号和心电信号;生理信号采集设备与APP之间通过可信采集模式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能够同时检测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和情感状态,以帮助使用者及时调整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获得更高质量和更健康的生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服务及可信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体域网的使用蓝牙进行数据传输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产品被研发出来,逐渐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智能穿戴产品已经成为智能设备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生理传感器技术已经开始在可穿戴式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智能穿戴产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等。这些可穿戴式设备都使用了生理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等。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加,可穿戴式设备将进一步呈现多样化、高需求的趋势。这些智能穿戴产品大多数采集的是心率、血氧、甚至心电等生理信号。这些生理信号对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态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特点是易携带、智能化、做工精细、多功能等。目前大多数的智能穿戴产品具有检测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的功能。比如心率检测、卡路里检测等。通过这些生理信号数值来量化使用者运动状态和身体状况等。因为其可以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可以在运动者、老年人的健康检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产品越来越智能化的现在,检测使用者的情感状态,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事情。然而,现有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在使用者的情感状态检测方面关注较少。
GSR(Galvanic Skin Response,皮肤电反应)和BVP(BloodVolume Pulse,血容量脉冲)是可以表示情感状态的十分重要的生理信号。本发明致力于设计一种可以采集使用者多种生理信号的系统。除了采集表示身体状况的体温、心率、血压、血氧和心电,还采集可以表示情感状况的皮肤电反应GSR和血容量脉冲BVP,并通过陀螺仪数据计算使用者步数。本系统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并且使用蓝牙进行通信,能够实现生理信号的采集、存储和其他应用,并且具有可信采集模式以应对干扰和外部入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体域网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实现同时检测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情感状态,以帮助使用者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获得更高质量和更健康的生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体域网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包括:
生理信号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使用者的生理信号,并将采集的生理信号通过蓝牙通信技术传输到智能终端的APP;
APP,用于接收及存储所述生理信号,并提供与所述生理信号相关的应用。
其中,所述生理信号包括表示情感状态的生理信号、表示身体状态的生理信号以及步数;所述表示情感状态的生理信号包括皮肤电反应信号和血容量脉冲信号,所述表示身体状态的生理信号包括体温信号、心率信号、血压信号、血氧信号和心电信号;所述生理信号采集设备与所述APP之间通过可信采集模式进行数据交互。
优选地,所述生理信号采集设备包括可穿戴的腕带、护肘和护踝;所述腕带用于采集皮肤电反应信号和血容量脉冲信号,所述护肘用于采集体温信号、心率信号、血压信号、血氧信号和心电信号,所述护踝用于采集步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3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