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3377.9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何环珠;苏成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惜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排毒 功效 养颜 配方 | ||
本发明涉及保健饮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其中原料含有荷叶、大黄、枸杞、芦荟、茶叶、玫瑰花、夏枯草、紫苏梗、红枣和观音土,其中的茶叶原料可选用龙井茶、青蒿茶、茉莉花茶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通过在具有排毒功效的夏枯草、紫苏梗、大黄等草料中配合具有微量矿物元素的观音土,从而增强人体肠道和血液中排毒调理的效果,通过对荷叶、芦荟等原料进行破壁粉碎和研磨处理,使得消化功能不好的饮用者在服用本配方饮品时能更容易吸收茶配方中的营养元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饮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
背景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和中医药,源远流长,前者传统的茶主要起清热解暑、提神、助消化的作用,后者根据组成的植物或药物不同,作用也就不同,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源于自然,返朴归真,有着西药无法取代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需用的食物和饮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茶饮品不再局限于口感,对其养生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不健康的饮食和工作带来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产生了身体健康上的问题,人们多数都处在疲劳和亚健康状态,三高人群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排毒养颜的健康,只有及时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及过剩营养,保持五脏和体内的清洁,才能保持身体的健美和肌肤的美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通过本发明提供方法所制备得到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利用原料中各组分材料的协同作用和制备方法中对物料的仔细调配,使茶既有较好的保健价值又具有一定的饮用效果,实现了相比于一般排毒养颜类茶品更加高效的保健功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荷叶7~20份、大黄8~12份、枸杞10~15份、芦荟15~24份、茶叶30~40份、玫瑰花20~35份、夏枯草9~18份、紫苏梗10~16份、红枣6~8份、观音土3~5份。
一种具有排毒功效的养颜茶配方,其茶包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挑取原料中新鲜的茶叶,洗净沥干后将其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令茶叶中的水分含量低于10%,再将茶叶炒制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
S2:将荷叶和玫瑰花浸泡在3%含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60min,取出晾干后连同枸杞和红枣放入破壁机中处理;
S3:刮去芦荟的表皮并切碎为长度1~2cm的片段,洗净并去除汁液后放入沸水中蒸煮10~18min后取出,再在50~60℃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8%;
S4:将大黄、夏枯草、紫苏梗洗净沥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为30~60目颗粒,再将粉碎后的混合颗粒放入研磨机中,进一步研磨为混合粉末将大黄、夏枯草、紫苏梗洗净沥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为30~60目颗粒,再将粉碎后的混合颗粒放入研磨机中,进一步研磨为混合粉末;
S5:将上述各步骤中经过处理后的物料连同观音土混合后,装入茶包并封装。
优选的,所述茶叶选用龙井茶、青蒿茶、茉莉花茶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S1中将干燥后的茶叶放入锅温为90~120℃的锅中炒制5~8min,并在炒制的最后过程中添加茶叶质量比2%的辅酶Q10,炒制后将茶叶均匀平摊开,快速风干冷却至室温后再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
优选的,S2中将各组分物料破壁至160目以下的粒度,破壁过程后去除产生的汁液,选取颗粒状的破壁提取物。
优选的,S3蒸煮过程中添加的水为芦荟片质量的2~3倍,且水中添加有5~8%的乙醇和3~6%的海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惜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惜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3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强变形装置及其工艺
- 下一篇:铆接防旋转阀座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