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OA系统的实时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3687.0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4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邵波;刘嘉华;陈刚;康睿;王升杰;周晨曦;李洪涛;师惠忠;谷金颖;郝跃冬;韩少聪;薛紫薇;盛红雷;杨会涛;马悦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8;H04L29/06;H04L29/12;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范青青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oa 系统 实时 信息 交互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OA系统的实时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传统基于UDP协议的OA系统的实时信息交互性能差,乱码多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根据OA系统和交互需求构建数据传输网络;利用NAT技术建立企业内网和外部互联网的穿透逻辑,获得数据传输通道;利用消息队列技术处理数据传输网络中待传输的数据;基于UDP协议在数据传输通道中传输消息队列中的数据。本发明能够为传统基于UDP协议的OA系统拓展实时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功能,实现了跨企业内外网的整个企业生态链上下游全流程、多维度的实时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OA系统的实时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即时通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OA系统作为一款便捷的办公系统被运用在大多数企业内,OA办公系统大多是以工作流为中心,能够实现公文流转、流程审批、会议管理等实用的办公功能,但是OA系统往往只能实现人员管理、流程对接等工作,却忽略了对实时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方面的支持。采用OA办公系统的企业一般还需要再使用一个独立的即时通讯软件来满足实时信息交互需求,有些公司选择开发公司专用的通讯软件,这种做法会加大公司运营成本,有些公司直接采用市面上的通讯软件进行即时通讯,但是市面上的大多数通讯软件并不能与公司的OA办公系统连接,无法直接运用OA系统中的数据,在协同工作方面适配度不够高,只能实现基本的实时信息交流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OA系统的实时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对传统的OA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基于OA系统自身的数据流构建数据传输网络,通过NAT技术建立公司内网与外网的连接关系,根据改进的UDP协议实现点对点数据传输,为OA系统拓展实时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OA系统的实时信息交互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基于P2P技术,根据OA系统和交互需求构建数据传输网络,并配置网络参数;
步骤B:利用NAT技术建立企业内网和外部互联网的穿透逻辑,获得数据传输通道;
步骤C:利用消息队列技术处理数据传输网络中待传输的数据,获得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消息队列;
步骤D:基于UDP协议配置协议参数,获得改进型UDP协议,并根据改进型UDP协议在数据传输通道中传输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实现实时信息交互。
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OA系统的组织架构获取内网用户,根据交互需求获取外网用户,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客户端,并设置客户端的ID、NAT地址;
建立用于客户端间信息交互的服务器端,配置服务器端运行参数,并将客户端的ID、NAT地址对应的存储到服务器缓存中;
利用服务器端依次连接所有客户端,获得数据传输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在数据传输网络中,根据信息交互关系,将用于发送数据的企业内网的客户端定义为源客户端,将用于接收数据的外网的客户端定义为目的客户端。
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客户端登录后,服务器端接收源客户端发送的穿透请求,所述穿透请求包括源客户端的ID和目的客户端的ID;
服务器端根据穿透请求在服务器缓存中查询对应的源客户端和目的客户端的NAT地址;
服务器端根据目的客户端的NAT地址向目的客户端发送穿透命令,并接收目的客户端返回的穿透已开始命令,所述穿透命令包括源客户端的NAT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36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