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的入壳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4130.9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9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梁铉正;王亮;张伟;王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温春艳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的入壳方法和装置。所述电芯包括传送膜、壳体和极组,壳体设置为筒状结构并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入壳方法包括:S1:将壳体限定在工作台上,此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放方向均平行于工作台的板面;S2:将传送膜铺在所述工作台上,再将极组完全放在传送膜上;S3:在所述第一开口侧拉动传送膜经由所述第二开口进入壳体,并且带动极组同步移入壳体,从而完成入壳。所述电芯的入壳方法通过设置传送膜来辅助极组入壳,保护了极组的绝缘膜的完好性,避免了极组的底部绝缘膜因与壳体的内侧底壁直接接触而出现划伤等风险,提高了电芯的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的入壳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方形锂离子电池的长度较短,壳体常见结构是五面壳体和顶盖板焊接,极组一般采用单侧极耳的设计方式,极组从壳体顶部由机械夹具放入到电池内,完成入壳。
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长续航能力的要求,方形锂离子电池可以设计为单体长度L400mm的长电池,以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其中,长电池采用双侧极耳的设计方式,并且两个极耳分别设置在长电池极组的两个短边侧,如果采用上述普通方电池的入壳方式,需要将长电池极组从壳体两侧短边进入壳体,导致长电池极组需要移动过长的距离来完成入壳,而壳体大多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壁厚较薄,端口比较锋利,同时由于极组外层绝缘膜柔软且薄,会有划伤长电池极组外侧绝缘层的风险,导致长电池极组入壳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电芯的入壳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长电池因入壳距离过长导致的绝缘膜容易被壳体端口划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的入壳方法,所述电芯包括传送膜、壳体和极组,所述壳体设置为筒状结构并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入壳方法包括:
S1:将所述壳体限定在工作台上,此时,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放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工作台的板面;
S2:将所述传送膜铺在所述工作台上,再将所述极组完全放在所述传送膜上;
S3:在所述第一开口侧拉动所述传送膜经由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壳体,并且带动所述极组同步移入所述壳体,从而完成入壳。
可选的,所述入壳方法包括:在步骤S2之前的步骤S20:先将所述传送膜的第一端穿入所述第二开口,并使所述传送膜的第二端暴露在所述壳体外以铺在所述工作台上;步骤S3包括通过移动单元拉动所述传送膜的所述第一端移动。
可选的,在步骤S20中,所述工作台沿第一方向延伸;在步骤S2中,先将所述工作台调节至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的第二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夹角的取值范围为60°-90°;
和/或,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入壳方法包括:在步骤S3之后的步骤S4:通过裁剪单元裁剪所述传送膜的暴露在所述壳体外的部分。
可选的,所述传送膜设置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以及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传送膜设置为矩形,厚度为0.03-0.3mm,宽度小于所述壳体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4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
- 下一篇:电芯的组装方法以及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