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线路柱式绝缘子制作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4221.2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香;朱幼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9/00 | 分类号: | H01B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线路 绝缘子 制作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高压线路柱式绝缘子制作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绝缘子加工装置,该绝缘子加工装置包括底座(1)、拼接单元(2)和组装单元(3),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绝缘子加工装置对绝缘子的加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成型作业:通过将绝缘子浸泡在水中,使绝缘子冷却成型;
S2、攻丝作业: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对步骤S1中成型的绝缘子开设螺纹;
S3、拼接作业:通过拼接单元(2)将步骤S2中攻丝后的绝缘子与金具拼接为一体;
S4、组装作业:通过组装单元(3)将多个拼接为一体的绝缘子和金具组装为一体;
S5、码垛入库:对拼接为柱状的路柱式绝缘子进行包装并码垛入库;
所述的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拼接单元(2),底座(1)上端前侧设置有组装单元(3);
所述的拼接单元(2)包括导料架(21)、转动柱(22)、驱动机构(23)、进料环(24)、托料机构(25)、固定机构(26)和拼接机构(27),导料架(21)设置在底座(1)上端中部,转动柱(22)通过轴承设置在底座(1)下端内壁上,底座(1)上端内壁上设置有驱动机构(23),转动柱(22)外壁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进料环(24),进料环(24)下端设置有托料机构(25),导料架(21)上端内壁上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26),底座(1)上端设置有拼接机构(27);
所述的驱动机构(23)包括驱动电机(231)、槽轮(232)和配合轮(233),驱动电机(231)通过电机座设置在底座(1)上端内壁上,配合轮(233)通过轴承设置在底座(1)下端内壁上,驱动电机(231)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配合轮(233)的上端,转动柱(22)外壁上设置有槽轮(232),配合轮(233)通过滑动方式与槽轮(232)相连接;
所述的托料机构(25)包括滑动柱(251)、托料环板(252)、辅助弹簧(253)、旋转齿轮(254)、配合齿条(255)、驱动气缸(256)和推板条(257),进料环(24)下端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滑槽左右两端内壁之间设置有滑动柱(251),托料环板(252)通过滑动方式与滑动柱(251)相连接,托料环板(252)外端设置有辅助弹簧(253),进料环(24)内开设有齿轮腔,齿轮腔上端内壁上通过轴承设置有旋转齿轮(254),配合齿条(255)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齿轮腔前后两端内壁上,配合齿条(255)通过啮合方式与旋转齿轮(254)相连接,托料环板(252)上端与配合齿条(255)相连接,驱动气缸(256)设置在导料架(21)前端内壁上,驱动气缸(256)后端设置有推板条(257);
所述的组装单元(3)包括组装架(31)、辅助电机(32)、旋转座(33)、开合电机(34)、螺纹柱(35)、传动皮带(36)、开合弧板(37)、抵靠架(38)和摩擦垫(39),组装架(31)设置在底座(1)上端前侧,组装架(31)下端内壁上通过电机架设置有辅助电机(32),辅助电机(32)输出端上端设置有旋转座(33),旋转座(33)下端内壁上通过电机座设置有开合电机(34),开合电机(34)输出端前端设置有皮带轮,螺纹柱(35)通过轴承设置在旋转座(33)左右两端内壁上,皮带轮和螺纹柱(35)外壁上套设有传动皮带(36),开合弧板(37)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螺纹柱(35)相连接,旋转座(33)上端设置有抵靠架(38),组装架(31)内壁上设置有摩擦垫(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压线路柱式绝缘子制作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机构(26)包括固定气缸(261)、推进板(262)、进给杆(263)、下压环(264)和挤压垫(265),固定气缸(261)设置在导料架(21)上端内壁上,固定气缸(261)下端设置有推进板(262),进给杆(263)通过滑动方式与推进板(262)相连接,进给杆(263)下端设置有下压环(264),下压环(264)下端设置有挤压垫(2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42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