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健脾消积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4542.2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铭;郜菲;艾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8;A61K9/70;A61P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宝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3 | 代理人: | 赵艳红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脾消积 中药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脾消积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炒莱菔子1‑3份、姜半夏1‑3份和炒牛蒡子0.1‑1份。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所述中药组合物适于预防和/或治疗小儿舌苔黄、口臭、腹胀或大便干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种类少,用药少、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脾消积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积滞病是儿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该病症的主要表现为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中医认为,该病是以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初期治疗较易,如长久失治则易发展成疳积状态,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
针对小儿积滞病可采用西医或中医进行治疗。西医治疗方案为:饮食指导,严格控制不宜消化食物的摄入量,以好消化食物为主;运动指导,适当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进食;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锌患者适当补充锌元素摄入;药物治疗,口服胃酶合剂或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点作用,口服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促进胃蠕动加速胃排空,减轻胃肠功能负担。中医治疗方案分为内治和外治,内治以口服汤药为主,外治以小儿推拿、针刺疗法、穴位贴敷为主。汤药以具有芳香醒脾,消食导滞的中药结合中医辩证论治的精髓组方,达到健脾、和胃、化积的目的;小儿推拿和贴敷疗法以刺激相应经络穴位达到消积的目的,如捏脊刺激督脉穴位,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等,针刺疗法是在基层治疗小儿疳积最简便廉验的方法,以针刺四缝穴挤出穴位中黄色液体就能达到消积的目的。
专利文献CN108653622A公开了一种调理亚健康的中药水丸,该配方包括:姜半夏、陈皮、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山楂、香附、赤芍、桃仁、红花、炒莱菔子、生栀子、豆豉、川芎、川牛膝、远志、节菖蒲、夜交藤、炒鸡内金、白芷、元胡、五灵脂、防风、牛蒡子,用于治疗胃肠道不舒服、睡眠质量差、反复上火、发烧、感冒等亚健康症状。
由此可见,上述专利文献的中药配方中虽然包括炒莱菔子、姜半夏和炒牛蒡子,但其并未涉及该药物在健脾消积,开胃化滞中的应用,并且整个药物配方中药材的种类多达24种,无疑增加了药物对胃肠道刺激以及加重肝肾负担的风险,同时儿童对于口服给药制剂的依从性较差,特别是小儿喂药难,服药后易于引起呕吐而使给药剂量难以保证,往往影响疗效。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用药少、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用于健脾消积、开胃化滞的中药组合物。
有鉴如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健脾消积、开胃化滞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用药少、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脾消积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炒莱菔子1-3份、姜半夏1-3份和炒牛蒡子0.1-1份。
所述的炒莱菔子为将莱菔子原料按照《中国药典》法定的炮制方法制备获得。所述的半夏为将半夏原料按照《中国药典》法定的炮制方法制备获得。所述的炒牛蒡子为将牛蒡子原料按照《中国药典》法定的炮制方法制备获得。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炒莱菔子1-3份、姜半夏1-3份和炒牛蒡子0.1-1份。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炒莱菔子2份、姜半夏2份和炒牛蒡子0.1份。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炒莱菔子3份、姜半夏1份和炒牛蒡子1份。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炒莱菔子2份、姜半夏2份和炒牛蒡子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4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