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稻虾共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4726.9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7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凌武海;朱国美;钟来斌;查明方;余红喜;高正宝;缪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十四节气 稻虾共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稻虾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稻田整理;S2、投苗;S3、冬季管理;S4、养殖管理;S5、稻虾共作;本发明稻虾共作结合24节气明确了小龙虾养殖和水稻种植时间,解决了稻虾季节衔接和茬口安排的矛盾,实现了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小龙虾养殖产量、效益的最大化,达到以稻促虾、以虾稳粮,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农作物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稻虾共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小龙虾与水稻结合的稻虾共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发展迅猛,2019年面积突破200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创新共作产业模式。
稻虾共作是一种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又有侧重的生产模式,目前,龙虾养殖时间与水稻种植时间安排不尽相同,时间把握不准,会影响小龙虾养殖产量、上市时间和经济效益,为此,本发明提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稻虾共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稻虾共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二十四节气的稻虾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稻田整理:选择排灌方便、无污染的稻田,对田埂加宽加高,并设置多个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进水口和排水口上安装防逃网;在白露至秋分之间对稻田进行放水并清除稻田中的野杂鱼和敌害,繁殖前可一次清除干净;在秋分和寒露之间收割水稻,控制凝结露水含量,在稻田留下部分粉碎的桔杆;
S2、投苗:在寒露和立冬之间对收割后的稻田加水,促使桔杆新发嫩芽,在每亩稻田中投放小龙虾虾种15-25公斤,公母比例为1∶2,并在稻田中种植水草,在水面上覆盖保护网,避免小龙虾虾种被鸟类捕食;
S3、冬季管理:在霜降和立春之间控制稻田中水位为20-30cm,以低水位越冬,并在稻田中施用无机化肥培养藻类,小龙虾虾种以秸秆新发嫩芽、水草和藻类作为饵料,既控制青苔生长,又保持稻田中水温稳定;
S4、养殖管理:在立春至惊蛰之间每两天对小龙虾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日投喂量占虾种重量的5%-10%,并在每次投喂后隔天试捕小龙虾,观察其生长病患情况,预防虾病;在惊蛰至立夏之间根据天气状况和摄食情况,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晚上投喂总量占日投喂量的75%-85%,且每周至少投放一次水草,防止水温过高;
S5、稻虾共作管理:在立夏和小满之间逐步捕捞稻田中70%-80%的小龙虾,留下部分成虾用于自然交配;在小满至芒种之间在稻田的四周挖建沟渠,对稻田进行排水翻耕,稻田水位下降使小龙虾进入沟渠中;在芒种和夏至之间栽插秧苗;在夏至和小暑之间对稻田多次补水,保持水位超过沟渠表面40-60cm,补充因蒸发损失水量;在小暑和大暑之间进行烤田,使稻田水位下降,高温期间控制秧苗的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抽穗的质量;在大暑和白露之间每周向稻田投放一次2~5cm的幼虾,幼虾存活率高,单次幼虾投放量占稻田龙虾总量的10%-20%。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秧苗稻种为占稻或丝苗稻,秧龄在25-35天,生育期130天以下。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秧苗栽插采用人工栽插或钵型毯苗机插秧。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小龙虾为克氏原螯虾。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烤田后需对稻田进行补水,使水位覆盖秧苗根部以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采用人工方式除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未经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4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结球白菜种子丸粒化的配方及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远红外理疗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