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6294.5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7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东;马力;关宇;蔡伟;王颜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张建东 |
主分类号: | C02F1/12 | 分类号: | C02F1/12;C02F1/16;C02F9/10;C02F11/00;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杨泽奇 |
地址: | 1014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废水 排放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单元、末端固化单元及控制系统组成;预处理单元通过经絮凝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氟化物、硫化物、重金属离子,降低化学耗氧量和氨氮,并有效调节pH值;预处理单元的预处理水,经浓缩减量单元采用直接接触式热浓缩方式进行处理,得到湿烟气进入脱硫塔处理,得到的沉淀泥浆进入末端固化单元,得到的泥浆上清浓盐水循环进入浓缩减量单元处理;末端固化单元将沉淀泥浆与粉煤灰、生石灰、硅酸盐水泥混合后,形成低品级建筑材料;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对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单元、末端固化单元进行通信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以煤作为燃料的电站和工业用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广泛应用于大型燃煤锅炉中以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在运行中产生大量脱硫废水,脱硫废水水质因燃煤、脱硫工艺(石灰石等吸收剂、工艺水等)不同,差异较大,是燃煤电站经常性废水中成分复杂多变、水质波动频繁、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具有腐蚀性强、高含盐、高硬度、高悬浮物,含有COD、重金属、氟化物、硫化物、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硅等特点,尤其含有国家及世卫组织严格控制的一类污染物,水温50℃左右,外排对环境的污染很大,需要处理到零液体排放。
我国于2018年颁布的《DL/T5046-2018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中提出“脱硫废水宜处理回用,当环评允许时,应处理后达标排放”和“当有零排放要求时,应对脱硫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相关要求。
专利CN201820743902.8,公开日为2019年04月19日,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然而该技术方案仅仅是为了去除废水中的盐和重金属进行设计的,并无法做到高效的废水零排放。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型且高效的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实现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单元、末端固化单元及控制系统组成;
所述预处理单元通过经絮凝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氟化物、硫化物、重金属离子,降低化学耗氧量和氨氮,并有效调节pH值;
所述预处理单元的预处理水,经浓缩减量单元采用直接接触式热浓缩方式进行处理,得到湿烟气进入脱硫塔处理,得到的沉淀泥浆进入末端固化单元,得到的泥浆上清浓盐水循环进入浓缩减量单元处理;
所述末端固化单元将沉淀泥浆与粉煤灰、生石灰、硅酸盐水泥混合后,形成低品级建筑材料;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对预处理单元、浓缩减量单元、末端固化单元进行通信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减量单元包括了增压风机、文丘里高效雾化蒸发器、第一液体收集烟道、旋风分离及除雾器、第二液体收集烟道、引风机、第三液体收集烟道、沉降罐、浓盐水箱;
所述文丘里高效雾化蒸发器壳体为文丘里结构,依次由收缩段、喉管段、扩散段组成;所收缩段上端设置有干热烟气入口,用于输入增压风机增压后的干热烟气;所述收缩段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级雾化喷射型文丘里,用于雾化来自所述浓盐水箱的浓盐水;
所述喉管段处设置有第二级气液混合型文丘,用于将预处理水雾化后与烟气混合得到增湿烟气,并从所述扩散段底部排出;
所述文丘里高效雾化蒸发器底部设置第一液体收集烟道,增湿烟气通过所述第一液体收集烟道将浓缩液体排入所述沉降罐,将其余烟气排入所述旋风分离及除雾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张建东,未经北京北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张建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62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