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重降温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66560.4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5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留义;纪丹霞;吴俊;赵伟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H01F27/22;H01F27/16;H01F27/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降温 变压器 | ||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重降温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还包括油冷装置、散热片装置和水油冷却装置,油冷装置设置于变压器本体上,油冷装置用于提供变压器油对变压器本体降温;散热片装置设置在变压器本体的侧面,油冷装置提供的变压器油将变压器本体的热量带到散热片装置,散热片装置用于与外界换热;水油冷却装置设置在散热片装置上,水油冷却装置包括水冷组件、油冷组件和导流组件,水冷组件通过冷却水带走散热片装置上的热量,油冷组件通过冷却油带走所述散热片装置上的热量,导流组件用于将冷却水和冷却油分别导流至散热片装置的不同位置。本申请通过水冷组件和油冷组件对散热片装置进行二级冷却,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降温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结构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由于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的问题,能量损耗的表现是电量转化为线圈和铁芯部位的热量,同时变压器内部也存在许多耗电元器件,因此变压器是一个发热量巨大的电气装置。
目前变压器的散热主要包括风冷和水冷散热的方式,其中水冷散热装置大多为螺旋缠绕在变压器主体外周的水管,利用水在水管内进行水循环,达到对变压器散热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水冷散热设备无法有效应对不同温度状态下的变压器,现有的风冷设备的噪音过大,无法应用于对声音强度有高要求的环境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重降温变压器,能够对变压器实现二级降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重降温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还包括:
油冷装置,所述油冷装置设置于所述变压器本体上,所述油冷装置用于提供变压器油对所述变压器本体降温;
散热片装置,所述散热片装置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本体的侧面,所述油冷装置提供的变压器油将所述变压器本体的热量带到所述散热片装置,所述散热片装置用于与外界换热;
水油冷却装置,所述水油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散热片装置上,所述水油冷却装置包括水冷组件、油冷组件和导流组件,所述水冷组件通过冷却水带走所述散热片装置上的热量,所述油冷组件通过冷却油带走所述散热片装置上的热量,所述导流组件位于所述水冷组件和所述油冷组件的下方,用于将冷却水和冷却油分别导流至所述散热片装置的不同位置,所述水冷组件在所述散热片装置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对所述散热片装置进行一级降温,所述油冷组件在所述散热片装置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对所述散热片装置进行二级降温。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油压循环装置,所述油压循环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片装置接通,所述油压循环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冷装置接通,所述油压循环装置用于驱动变压器油在所述油冷装置、变压器本体和所述散热片装置之间循环。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片装置至少包括三个散热片,每三个所述散热片两两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水冷组件包括储水箱和水分流箱,所述水分流箱位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所述水分流箱用于给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提供冷却水;
所述油冷组件包括储油箱和油分流箱,所述油分流箱位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部,所述油分流箱用于给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侧壁提供冷却油。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设置有水冷通孔,所述导流板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侧壁设置有油冷通孔,所述水冷通孔用于将所述水分流箱的冷却水导流至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油冷通孔用于将所述油分流箱的冷却油导流至所述第二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6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器试验进出口干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超导线圈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