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7747.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5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科;祖江涛;尹小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晓桐;温春艳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放电 设备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本发明所述的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包括两个连接端子,每个所述连接端子上均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和充放电设备的导电单元,两个所述导电单元中的一者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极耳和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正线缆,两个所述导电单元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极耳和所述充放电设备的负线缆,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能够将所述线缆和所述极耳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接触连接的连接件。本发明的连接装置能够实现线缆与电池极耳的快速连接,有效降低了连接过程的操作难度,同时线缆的拉扯力作用在连接端子上,由此可避免充放电线缆对极耳产生拉扯力,降低极耳在安装过程中的损伤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生产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系列测试,比如充放电性能测试,传统的连接方式是将电池的两个极耳分别与充放电设备的正、负线缆螺接在一起,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将电池极耳圆孔与线缆端子圆孔同心对齐叠放一起,使用螺栓穿过圆孔,再使用螺母拧紧,然后对螺接区域缠绝缘胶带作为绝缘防护措施;让线缆保持自然弯曲状态。
但是,现有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通常充放电设备的线缆较粗,其反作用力大,安装过程中线缆端子面与极耳面很难平行叠放在一起,操作难度大,一个操作员很难实施,目前的连接方式对安装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要求高。
另外,若测试时间长则电池极耳受力时间长,或者当线缆被移动时,极耳容易受拉扯力出现裂纹甚至断裂,进而由于极耳的损伤将减小其横截面积,降低过电流能力,给测试数据增加不确定因素,影响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实现线缆与电池极耳的快速连接,避免极耳损伤的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包括两个连接端子,每个所述连接端子上均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和充放电设备的导电单元,两个所述导电单元中的一者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极耳和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正线缆,两个所述导电单元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极耳和所述充放电设备的负线缆,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能够将所述线缆和所述极耳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接触连接的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形成所述连接件的螺柱,所述导电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螺柱设置为能够穿过所述导电单元。
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底座平行设置,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线缆和所述极耳的凹槽,所述螺柱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端子均为活动端子,所述活动端子设置为能够移动以适配不同极耳间距的电池;或者
两个所述连接端子中的一者为固定端子,两个所述连接端子中的另一者为活动端子,所述活动端子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端子移动以适配不同极耳间距的电池。
可选地,所述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活动端子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活动端子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
可选地,所述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滑动槽内且能够穿过所述底座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底座之间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调节螺杆包括直径大于所述调节螺杆其他部分直径的限位端,所述限位端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调节螺杆的转动调节过程中始终限制在所述基座内。
可选地,所述电池与充放电设备连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池的升降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7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