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7789.X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9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钟登华;任炳昱;关涛;佟大威;余佳;王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16/904;G06F30/13;G06T17/10;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建中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增强 现实 bim 信息 可视化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并管理工程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及与之无线通信的移动设备;所述工程数据包括BIM数据;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处理器及均与该处理器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定位系统及视觉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界面用于用户与所述处理器之间进行人机交互;所述定位系统用于采集所述移动设备的位置及姿态数据,其包括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视觉系统用于采集现场的图像数据,其包括视觉相机;所述处理器,其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所述定位系统和所述视觉系统采集的数据以及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发送的用户指令,并响应用户指令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其将来自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BIM数据进行剖切处理并与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其将融合后的数据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内设功能模块组件,所述功能模块组件包括信息集成与分析模块、模型动态剖切模块、三维注册模块以及可视化界面模块;所述信息集成与分析模块用于信息的集成与分析;所述模型动态剖切模块用于对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剖切处理;所述三维注册模块用于注册虚拟相机,并将虚拟场景图像信息与实际场景图像信息进行实时融合;所述可视化界面模块用于在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人机交互并向用户显示信息;
所述信息集成与分析模块,其接收来自所述可视化界面模块的数据和指令,向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发送请求指令,并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交换信息;其将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接收的数据分别发送至所述模型动态剖切模块和所述可视化界面模块;
所述模型动态剖切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可视化界面模块的数据和指令,对来自所述信息集成与分析模块的BIM数据进行剖切及属性调整;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三维注册模块;
所述三维注册模块分别接收来自所述定位系统和所述视觉系统的采集的信息,以及来自所述模型动态剖切模块的BIM信息;其将虚拟和实际相融合的场景图像信息发送至所述可视化界面模块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定位系统包括GPS系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包括加速度计及陀螺仪;所述加速度计用于检知所述移动设备的移动加速度;所述陀螺仪用于检知所述移动设备的姿态、行进方向及角速度。
4.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设置存储并管理工程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及与之无线通信的移动设备;所述工程数据包括BIM数据;在所述移动设备上设置处理器及均与该处理器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定位系统及视觉系统;所述定位系统设置有卫星定位系统和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视觉系统设置有视觉相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用户与所述处理器之间的人机交互;所述定位系统采集所述移动设备的位置及姿态数据;所述视觉系统采集现场的图像数据;所述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来自所述定位系统和所述视觉系统采集的数据以及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发送的用户指令,其响应用户指令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其将来自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BIM数据进行剖切处理并与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其将融合后的数据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将用户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输入的信息整合为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对工程数据的修改或增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定位系统包括GPS系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包括加速度计及陀螺仪;所述加速度计用于检知所述移动设备的移动加速度;所述陀螺仪用于检知所述移动设备的姿态、行进方向及角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778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