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径管超声导波检测纵向缺陷评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7946.7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8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纳日苏;陶业成;王强;李涛;罗为民;郑相锋;胡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径 超声 导波 检测 纵向 缺陷 评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径管超声导波检测纵向缺陷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被检工件选取一组曲率、厚度、材质与之相同的试块,S2:根据S1中的试块选取超声波探伤仪、导波探头,S3:将导波探头放置于外壁V型槽处,S4:绘制幅值‑声程参考曲线;S5:进行扫查灵敏度设置,S6: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四种导波探头基本扫查方式,并与试块的人工缺陷进行动态波型比对。能够确定基准灵敏度、检测范围及缺陷回波动态波型,进而评判缺陷是否超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导波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小径管超声导波检测纵向缺陷评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小径管所用无缝钢管是用钢锭或实心管坯经穿孔制成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拨制成;基于其生产特点,小径管母材一般容易产生的缺陷为直道、纵向裂纹、折叠、轧折和离层等。
小径管在出厂前按照标准规定,应用水浸法等使用普通超声波检测技术逐根检验,虽然该方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好,但不适于原位探伤,且逐点扫描时检测速度较慢,设备复杂昂贵。
目前现场应用周向导波检测技术可解决上述问题,周向导波可以有效地检测对管材质量至关重要的纵向缺陷,但没有相应的周向超声导波检测对比试块,也没有纵向缺陷评判方法,无法快速评判缺陷是否超标。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径管超声导波检测纵向缺陷评判方法,能够确定基准灵敏度、检测范围及缺陷回波动态波型,进而评判缺陷是否超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径管超声导波检测纵向缺陷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被检工件选取一组曲率、厚度、材质与之相同的试块,至少一个试块设有长横孔、另一个试块设有外壁V型槽和内壁V型槽;
S2:根据S1中的试块选取超声波探伤仪、导波探头,其中,所述导波探头的接触面弧度与试块耦合;
S3:将导波探头放置于外壁V型槽处,将内壁V型槽回波信号位置调至时基线满刻度40%处;
S4:以人工缺陷回波信号幅值为纵坐标,以声程为横坐标,分别以长横孔、外壁V型槽和内壁V型槽的3个缺陷绘制幅值-声程参考曲线;
S5:进行扫查灵敏度设置,以长横孔、外壁V型槽和内壁V型槽3个缺陷的最远处与最低回波信号幅值满屏的80%为基准,增益12dB检测;
S6: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四种导波探头基本扫查方式,并与试块的人工缺陷进行动态波型比对,若可疑信号与试块人工缺陷动态波型相同且波幅高于设置的灵敏度,则判为超标缺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一组试块为两个,第一个试块长横孔的高度为1mm、深度为40mm,另一个试块外壁V型槽深度为0.4mm、深度为40mm,开口角度为60°,内壁V型槽与外壁V型槽的尺寸大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试块的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导波探头的扫查,其表面粗糙度Ra≤6.3μm,否则,需进行打磨,所述导波探头的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干扰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被检表面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作为的耦合剂,其中,施加耦合剂的厚度均匀,不得在被检表面凝聚。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探伤仪采用CTS-1008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
进一步地,所述导波探头沿被检试块轴向方向进行移动检测,移动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进一步地,所述导波探头频率为1MHZ,晶片尺寸为8mm×12mm,所述导波探头的声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大于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有限公司,未经国电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7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的BIM信息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挂式贮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