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7949.0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1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钦;洪秀晓;胡银朋;李赟斌;胡晓南;赵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城镇建设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范国刚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房建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基坑、固定安装于基坑底部的固定板、布置于基坑内的支撑板、安装于支撑板与基坑之间用于对水平面上进行抗震的第一抗震机构、安装于固定板与基坑之间用于对垂直方向进行抗震的第二抗震机构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立柱;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支撑板周面上的水平弹簧以及分别固定安装于水平弹簧自由端的固定块,固定块通过水平弹簧抵触于基坑的侧壁上;第二抗震机构包括多个减震器,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撑板和固定板上,且多个减震器连接于支撑板上所围成的区域面积小于连接于固定板上所围成的区域面积。本发明具有提高房屋的抗震系数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地震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就发生在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很短暂的时间,人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房间内特别是高楼里逃生。
现有的房建过程中大多使用预制的墙板来完成房屋的建筑过程。在工作人员建筑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的整体结构建筑完成后,然后在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的连接位置使用铁丝将钢筋捆绑在一起之后再使用混凝土进行浇铸,待混凝土冷却之后便可以将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位置固定。
而现有的房屋建筑完成之后,房屋的整体较分散,虽然将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的连接位置的钢筋进行了捆绑,但是浇筑过程中会使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的连接位置的钢筋之间的缝隙较大,一旦地震来临,地面带动房屋在水平方向上晃动,预制墙、预制楼板以及预制柱三者很轻易地就会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这样就会使房屋瞬间坍塌,房屋的抗震系数较低,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具有提高房屋的抗震系数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包括基坑、固定安装于基坑底部的固定板、布置于基坑内的支撑板、安装于支撑板与基坑之间用于对水平面上进行抗震的第一抗震机构、安装于固定板与基坑之间用于对垂直方向进行抗震的第二抗震机构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立柱;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周面上的水平弹簧以及分别固定安装于水平弹簧自由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水平弹簧抵触于所述基坑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抗震机构包括多个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撑板和固定板上,且多个减震器连接于支撑板上所围成的区域面积小于连接于固定板上所围成的区域面积
本发明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多个所述滑槽均沿基坑的深度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固定块分别滑动布置于所述滑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槽为T型槽,所述固定块为与滑槽相配合的T型块,所述T型块定向限位滑动于所述T型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震器包括一端铰接于固定板上的减震套筒、一端铰接于支撑板上的减震杆以及一端固定安装于减震套筒内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的另一端插接于减震套筒内且与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减震杆远离与支撑板连接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所述挡板上,在所述减震套筒的端口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减震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密封板,且在所述密封板与挡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
本发明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由内向外方向扩散的定向槽,所述定向槽内均定向滑动设置有定向块,所述定向块分别通过一第一万向节与所述减震套筒铰接,所述减震杆通过一第二万向节与支撑板铰接,在所述定向槽内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向块和定向槽的槽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城镇建设工程公司,未经乐清市城镇建设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7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