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SN的道路车辆三维无源被动定位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8090.5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7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满意;黄炳华;杨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00 | 分类号: | G01S5/00;H04W4/02;H04W4/4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汪清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sn 道路 车辆 三维 无源 被动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SN的道路车辆三维无源被动定位方法及系统,首先在道路两侧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拓扑网络;再对所部署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拓扑网络建立三维空间模型:建立与无线传感器节点拓扑网络一致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对其监测区域划分等距离的网格;然后接收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消除噪声的影响:利用核函数的方法消除噪声的影响;将有效的衰减链路对应画在所建立的三维空间模型中,得到特征图;最后生成车辆定位结果三维热图:将所有的有效衰减链路的特征图进行叠加拟合,生成车辆的定位结果热图;本发明可对在监测区内的车辆进行三维无线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目标的三维定位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WSN的道路车辆三维无源被动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位置信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智能家居、目标导航、移动商务以及军事战争等领域对位置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定位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人员探索了应用于目标的定位和活动感知的不同方法,如蓝牙技术定位、红外技术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Wi-Fi定位等,然而,这些定位技术存在需目标协作(佩戴标识卡)、受墙体或天气等环境因素干扰大、定位设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使得上述定位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探索出一种无需目标协作、低成本、低功耗且不受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的定位方法,成为了未来定位技术的迫切发展需求和研究热点。
当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发展的无源被动定位技术(Device FreeLocalization,DFL)为目标检测、定位和跟踪提供了一种新方法。DFL定位技术无需被测目标携带任何电子标签,只需在监测区域周围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即可完成对该区域目标的定位和追踪。与其他定位技术相比,DFL定位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无需目标携带任何设备、不受光线和温度以及烟雾雨雪等因素的影响、自组织性强等优势,使其在目标定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但现有的DFL定位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1)定位方法多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网络二维环绕部署的二维平面进行,在目标的三维定位领域尚无比较成熟的定位方法;(2)相关定位算法、权重模型多针对二维网络拓扑下人体的定位,鲜有涉及无线传感器三维拓扑网络下的大体积目标的三维定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SN的道路车辆三维无源被动定位方法及系统,对在监测区内的车辆进行三维无线定位且受环境影响小的定位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基于WSN的道路车辆三维无源被动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两侧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拓扑网络:在道路两侧对称的布置多个传
感器节点;每侧布置多组,组成通信网络;放置一个接收节点用以接收通信网络的通信数据;
步骤2、对所部署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拓扑网络建立的三维空间模型:建立与无线传感器节点拓扑网络一致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对无线传感器节点网络监测区域划分等距离的网格;
步骤3、接收节点接收到的RSS值,消除噪声的影响:利用核函数的方法消除噪声的影响;
步骤4、将有效的衰减链路对应画在所建立的三维空间模型中,得到特征图:对节点间的各通信链路根据每条链路的信息熵来划分该链路的权重,然后将链路权重划分体现在所建立的网格上,再对各个小网格依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得到像素间的相关系数,并做协方差处理,生成像素特征图;
步骤5、生成车辆定位结果三维热图:将所有的有效衰减链路的特征图进行叠加拟合,生成车辆的定位结果热图。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8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