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光栅温度/振动/应变复合传感器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8587.7 | 申请日: | 2020-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启敬;姚坤;蒋庄德;赵娜;田边;毛琦;韩枫;赵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H9/00;G01K1/14;G01K11/32;G01D3/03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杨晔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光栅 温度 振动 应变 复合 传感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光纤光栅温度/振动/应变复合传感器,包括同一水平高度设置的第一基座(1)及第二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及第二基座(2)的两侧设有通孔(3),第一基座(1)及第二基座(2)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梁(4)及第二支撑梁(5),第一支撑梁(4)及第二支撑梁(5)之间连接有弹簧梁(6);第二基座(2)正中设置有L-悬臂梁(7),L-悬臂梁(7)、第一支撑梁(4)、第二支撑梁(5)、第一基座(1)及第二基座(2)顶部正中开设有凹槽(9),光纤(8)粘贴于凹槽(9)正中位置,光纤(8)悬空处分别刻有第一光纤光栅(8-1)和第二光纤光栅(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光栅温度/振动/应变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悬臂梁(7)包括连接于第二基座(2)的连接梁(7-1)及连接梁(7-1)顶部悬空设置的质量梁(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光栅温度/振动/应变复合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光栅(8-1)和第二光纤光栅(8-2)的反射光谱不相互重叠。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栅温度/振动/应变复合传感器的工作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光纤光栅温度/振动/应变复合传感器通过通孔(3)用螺钉固定在待测物体表面;
步骤二、测量应变信号
测量应变时,弹簧梁(6)发生弯曲,对第一光纤光栅(8-1)产生压缩或拉伸作用力,通过对第一光纤光栅(8-1)反射中心波长变化量进行测量得到应变信号;
步骤三、测量振动信号及温度信号
测量振动时,L-悬臂梁(7)随之产生振动,进而拉伸或压缩第二光纤光栅(8-2),使之产生交变应变信号,对第二光纤光栅(8-2)的反射中心波长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后,0Hz处的偏置量即为温度信号,其余信号为振动信号;
步骤四、应变信号的温度补偿
由第二光纤光栅(8-2)测量得到的温度信号对第一光纤光栅(8-1)测量得到的应变信号进行温度补偿;在无应力作用下,第一光纤光栅(8-1)的输出信号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可提前标定得到,称为第一光纤光栅(8-1)温度曲线,在第一光纤光栅(8-1)测量应变时,环境温度由第二光纤光栅(8-2)测量得到,在第一光纤光栅(8-1)温度曲线上找到该温度对应的值,即为温度引起的应变测量误差;将此值从第一光纤光栅(8-1)输出的应变信号中减掉,实现温度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85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预埋钢管柱的多向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用土壤检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