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剂在生物防治茶蚧壳虫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9185.9 | 申请日: | 202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戴陵江;樊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春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46 | 分类号: | A01N65/46;A01N63/22;A01P7/0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发酵 制剂 生物防治 茶蚧壳虫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剂在生物防治茶蚧壳虫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高地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在添加有桐枯、苦参、印楝和百部的液体发酵液中发酵;发酵液中产生了大量的针对蚧壳虫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助于灭杀蚧壳虫,同时产生脂肽类物质等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增强植物抗性,从而产生次生产物诱导非特异性的抗性,同时发酵液中还产生了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有利于植物正常生理活动;有助于植物无机营养,增强植物树势;不仅可以防治茶蚧壳虫,而且可以促进茶树叶片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改善叶片品质,喷施后茶蚧壳虫的改善程度可超过70%以上,同时有助于降低农残,增加秋季采茶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剂在生物防治茶蚧壳虫中的应用,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蚧壳虫的防治药剂主要是用吡虫啉、啶虫脒类药剂在幼蚧初孵化时喷雾防治。而茶园喷施农药会使得茶叶上有农药的残留,降低茶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的生物无害防治茶蚧壳虫的缺陷,提供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剂在生物防治茶蚧壳虫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剂在生物防治茶蚧壳虫中的应用,所述的微生物发酵剂为高地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混合菌种液态发酵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地芽孢杆菌为2015年1月7日保存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5018的Bacillus sp.SYBC hb4的高地芽孢杆菌。该菌株的生物材料样品的保藏信息已在申请日前的专利公报中公布(申请号为201510275231,申请日为2015.05.25)。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地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比例为3~5:2:1。
进一步的,发酵时培养基中添加有桐枯30~55g/L,苦参40~60 g/L,印楝45~58g/L,百部45~65 g/L。
进一步的,在28~32℃下限氧发酵5~10天。
进一步的,将发酵液在100目下过滤后,稀释80~120倍后叶面喷施。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高地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在添加有桐枯、苦参、印楝和百部的液体发酵液中发酵;发酵液中产生了大量的针对蚧壳虫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助于灭杀蚧壳虫,同时产生脂肽类物质等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增强植物抗性,从而产生次生产物诱导非特异性的抗性,同时发酵液中还产生了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有利于植物正常生理活动;有助于植物无机营养,增强植物树势;不仅可以防治茶蚧壳虫,而且可以促进茶树叶片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改善叶片品质,喷施后茶蚧壳虫的改善程度可超过70%以上,同时有助于降低农残,增加秋季采茶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将高地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混合菌种按照4:2:1的比例接种后进行液态发酵而成。所述的高地芽孢杆菌为保存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5018的Bacillus sp.SYBC hb4的高地芽孢杆菌。发酵时培养基中添加有桐枯50g/L,苦参50 g/L,印楝50 g/L,百部50 g/L。在30℃下限氧发酵8天,然后将发酵液过100目后,稀释100倍后叶面喷施。5天后田内观察,茶蚧壳虫的改善程度为85%以上。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春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春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91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