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0017.1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4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淋;辛玉武;郑医;钱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2 | 分类号: | C23C8/22;C21D1/18;C21D9/32;C21D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卫媛媛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渗碳 零件 过程 受控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航空零件进行渗碳处理;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通过上述工艺方法,使浅层航空渗碳零件在渗碳、淬回火后,零件渗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有效降低了零件因随炉降温至保温时间过长、碳势降低较多造成的表层碳当量的损失,解决了零件没有HRC60渗层深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用第一、二代渗碳轴承齿轮钢,渗碳保温结束后,通常有一个随炉降温至(810±20)℃并保温(30~40)min的工艺过程,这个随炉降温工艺过程耗时(2~3)h左右,降温保温阶段的碳势低于渗碳保温阶段的碳势,因此,会产生最表层渗碳层的碳浓度向炉内气氛反向扩散的过程,造成最表层有效碳当量大量损失。航空渗碳零件通常采取渗碳、高回、淬火、回火工艺制度,当零件渗层深度≤1.1mm,零件进行淬火加热时,因渗碳最表层碳浓度损失,次表层最高碳浓度将向心部扩散,造成零件渗层深度不足,甚至没有HRC60渗层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可控的工艺方法,通过渗碳后提高降温保温阶段温度及降温保温阶段碳势、缩短保温时间,减少最表层高碳浓度向炉内气氛长时间扩散,降低零件渗碳层中有效碳当量的损失,确保淬火阶段零件表层能够提供足够的碳当量向心部扩散,使有效渗碳层深度及HRC60深度满足工艺要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受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航空零件进行渗碳处理;
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
优选的,随炉降温阶段的碳势数值范围为(0.9~1.0)%C。
优选的,在对渗碳处理后的航空零件随炉降温至(830~880)℃之后,方法还包括:
对航空零件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10~30)min。
优选的,对航空零件进行保温后,方法还包括:
对航空零件进行氮气冷却,氮气压力≤2bar。
优选的,对航空零件进行氮气冷却之后,方法还包括:
对航空零件进行高温回火。
优选的,在对航空零件进行高温回火之后,方法还包括:
对航空零件进行淬火、冰冷、低温回火。
优选的,采用第一代渗碳轴承齿轮钢制造航空零件
优选的,采用第二代渗碳轴承齿轮钢制造航空零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提高航空渗碳零件渗碳过程可控的工艺方法,通过上述工艺方法,使浅层航空渗碳零件在渗碳、淬回火后,零件渗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有效降低了零件因随炉降温至保温时间过长、碳势降低较多造成的表层碳当量的损失,解决了零件没有HRC60渗层深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无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0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一种防火墙的固定底座
- 下一篇:一种水性导热环保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