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0988.6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9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娄凤芹;于景强;冯德永;韩宏伟;惠长松;张莉;孙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时频域 信息 储层尖灭线 描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包括:对目的层进行地震层位解释追踪,建立等时地层层序体;利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将等时地层层序体进行wheeler域转换成相对年代体;利用等时地层层序体建立相对年代体的速度模型;利用速度模型对相对年代体内的各沉积地层的地层厚度进行定量描述;利用地质统计学,对相对年代体内各沉积层的实钻井的地层厚度与储层厚度进行统计,并拟合两者数学函数关系;利用得到的数学函数关系对相对年代体内的各沉积层的地层厚度进行转换实现各沉积层的储层定量描述,明确储层尖灭线的准确位置。该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客观可靠,可以明确三角洲前缘前积末端储层尖灭线的准确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
背景技术
三角洲前缘前积末端薄层砂体油藏成为了新的勘探目标,这种类型沉积体沉积末端地层厚度稳定,在地震上反射连续性好,能比较好的进行地层描述,但是由于内部储层薄,对地震反射强度贡献不大,难以从地震反射轴上识别储层尖灭位置。目前常用的薄层预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井震进行反演预测。这种方法在单层砂体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地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对井控程度低、砂体厚度薄且横向变化比较快的地层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刻画储层尖灭点位置。二是对利用平面属性预测。这种方法依赖于储层厚度,储层太薄时贡献信息较弱,平面上识别能力差。
在申请号:201510704780.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超深层煤上储层砂体刻画与描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对井曲线中声波时差曲线的分析,获取储层段和煤层速度以及密度值,根据速度以及密度建立不同模型进行正演,分析尖灭点处幅值变化以及煤层对储层段的影响;其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覆地层下波谷属性极值点对应实际尖灭点的位置;二是煤层信号掩盖了目的层信号,因此,煤层需要去除;通过对井旁道信号的波形和频谱进行分析,得到煤层、目的层的频谱,为剥离煤层时选取匹配控制因子和基于广义S变换进行时频域重构打下基础;b在分频的基础上,利用优选的上覆地层下波谷属性极值点对应尖灭点这一结论,识别砂体的尖灭线;利用层位控制下的多道匹配追踪方法进行煤层强屏蔽剥离;强屏蔽剥离目标处理后,得到新的地震数据体,为下一步储层描述奠定基础;c对煤层强屏蔽剥离后的数据体,利用广义S变换在时频域对有效信息频谱分量重构,其有效信息的选取是基于储层频带范围的分析,处理后得到的有效频带范围的数据体,对该数据体提取RMS属性,用于准确描述储层;d对煤层强屏蔽剥离后的数据体,通过GR拟声波曲线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进行阻抗分析,得到三维波阻抗数据体,对储层进行精细刻画;与数据体提取的RMS属性结合,预测储层。该利中提出利用RMS属性与反演波阻抗预测结果结合,综合预测储层。该方法对于单层砂体厚度大,沉积环境突变的储层尖灭线预测结果比较好,对于沉积环境较稳定,储层厚度非常薄的储层尖灭线预测不适用。
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了常规人为地层厚度的计算,建立的方法客观可靠的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该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钻井、地震数据对目的层进行地震层位解释追踪,建立等时地层层序体;步骤2,利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将步骤1的等时地层层序体进行wheeler域转换成相对年代体;步骤3,利用步骤1的等时地层层序体,建立步骤2中的相对年代体的速度模型;步骤4,利用步骤3的速度模型,对步骤2中相对年代体内的各沉积地层的地层厚度进行定量描述;步骤5,利用地质统计学,对步骤2中的相对年代体内各沉积层的实钻井的地层厚度与储层厚度进行统计,并拟合两者数学函数关系;步骤6,利用步骤5得到的数学函数关系,对步骤4中相对年代体内的各沉积层的地层厚度进行转换实现各沉积层的储层定量描述,明确储层尖灭线的准确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09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