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拆卸换撑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1877.7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赵停;柳俊;吴超;刘昌彬;邹梦根;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换撑板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换撑板及其施工方法,该可拆卸换撑板包括可拆卸段型钢体,以及位于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两端的固定段型钢体,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与固定段型钢体无缝隙接触设置,并且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相对于两端的所述固定段型钢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后浇带区域的宽度。本发明具有降低材料成本和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换撑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深基坑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基坑整体稳定性,需要在基础底板后浇带区域间隔布置工字钢换撑板,以对后浇带区域两侧的基础底板形成整体传力体系。在建筑物主体结构封顶并且沉降稳定之后,在后浇带区域浇筑混凝土并配置钢筋形成后浇带结构时,工字钢换撑板一同埋入浇筑在后浇带结构中,由此造成了的材料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换撑板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工字钢换撑板浇筑在后浇带结构中造成材料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换撑板,包括可拆卸段型钢体,以及位于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两端的固定段型钢体,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与固定段型钢体无缝隙接触设置,并且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相对于两端的所述固定段型钢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后浇带区域的宽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包括第一型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型钢两端的第一端板;所述固定段型钢体包括第二型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型钢两端的第二端板,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通过栓体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相对于两端的所述固定段型钢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栓体所述卡接槽卡入式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相对于两端的所述固定段型钢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栓体与所述连接孔插入式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相对于两端的所述固定段型钢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栓体与螺纹孔螺纹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相对于两端的所述固定段型钢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所述栓体通过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的通孔插入式连接或者焊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所述栓体通过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所述栓体为杆件或者螺栓。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远离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的第二端板上设置有钢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换撑板的施工方法,包括:
对后浇带区域两侧的基础底板进行施工时,将固定段型钢体至少部分埋入后浇带区域两侧的基础底板之内;
将可拆卸段型钢体可拆卸连接在后浇带区域两侧的所述固定段型钢体上,并且使所述可拆卸段型钢体与固定段型钢体无缝隙接触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换撑板及其施工方法,可拆卸段型钢体及其两侧的固定段型钢体构成三段式可拆卸换撑板,在长度方向上三者之间相接触无缝隙设置,当可拆卸换撑板设置在后浇带区域的基础底板之间,以使后浇带区域两侧的基础底板形成整体性连接,实现了对基础底板整体性换撑水平传力的目的。在基坑施工完成即换撑结束之后,拆除可拆卸段型钢体,在后浇带区域浇筑混凝土并配置钢筋形成后浇带结构时,可拆卸段型钢体不必埋入浇筑在后浇带结构中,由此降低了可拆卸段型钢体的材料成本。由于可拆卸段型钢体可以重复周转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1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