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2021.1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韩云婷;杨利香;陆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G01N3/08;G01N3/2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混凝土 试验室 成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装置,机身上部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链轮传动带动第二从齿轮转动;击实杆下部与压实板固定连接,压实板对准下方的钢膜;击实杆上固定设置与第二从齿轮啮合的齿条;第二从齿轮为非全齿齿轮,第二从齿轮转动后将击实杆抬起,且转动到设定位置时,会与齿条脱离,击实杆连通压实板自由落体冲击在钢模内。由于相邻两次锤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就避免了透水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而且在不断累积的锤击次数下使透水混凝土的各部分掺和料咬合的更好,所以可以在保证一定的孔隙率的前提下,也可以保证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装置及方法,属于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而透水铺装系统作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具体措施之一,重新构建了被硬化地面所破坏的“降雨-径流-下渗-回用/循环”的良性循环,对修复城市环境、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透水混凝土透水透气、吸声降噪、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热岛效应等性能优势被不断挖掘,社会对“透水”路面的需求不断提高。
透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本质区别是体系间存在诸多连通孔隙,成为其透水透气的关键。试验室需要制备透水混凝土进行参数检测。
目前试验室内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式尚未统一,主要有振动成型法、静压力成型法、振压成型法以及插捣成型法等,几种成型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不同方式成型的透水混凝土试件,性能差异较大。
而且现有的这三种成型法制备成型的透水混凝土,一致性较差,即使其中一致性稍好的静压力成型法,对于压机的压力控制,击压时间的控制难度也均较大,根据透水混凝土性能需要,采用压力调节、击压时间调节等调节难度也较大,更无法确保每次击压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装置及方法,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有效指导透水混凝土相关性能的研究,有利于透水混凝土的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装置,包括机身8、链轮传动机构、击实杆5、压实板6、钢模7;所述机身8上部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链轮传动带动第二从齿轮3转动;所述击实杆5下部与压实板6固定连接,压实板6对准下方的钢膜7;击实杆5可在机身的竖直导向下上下活动,击实杆5上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二从齿轮3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二从齿轮3为非全齿齿轮,第二从齿轮3转动后将击实杆5抬起,且转动到设定位置时,会与所述齿条脱离,击实杆5连通压实板6自由落体冲击在所述钢模7内。
优选的,所述钢模7固定在机身8上,钢模7与击实压板6仿形,钢模7内径略大于击实压板6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是电机9,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1与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与第二从齿轮3同轴固定并一同转动。
一种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方法,采用上述透水混凝土试验室成型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按照设计容重称量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分两次装入试模,第一次装模高度为试模2/3处,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拌合物若干次;
S2、设置承压块下落高度和锤击次数,选择与钢模7相适应的击实压板6,启动电源,击实压板6按照设定高度和次数,均匀锤击试件;
S3、取下试模,加第二次料,将全部剩余拌合物全部加入,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插捣若干次;
S4、启动电源,按照与前一次相同的落锤高度和落锤数量继续锤击试件;
S5、取下试件,将成型好的透水混凝土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中标养至规定龄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2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